身為一個單車新手,每每看到其他車友能夠一邊騎車一邊拍照總好生羨慕,因為小編自己連單手騎車都還沒能成功征服啊!其實放雙手騎車這個看似非常酷的車技在騎乘途中可是非常實用,除了能夠拿手機拍拍美景之外,還能讓你邊騎車邊進行補給、穿脫外套等,當然啦,最重要的還是在衝破終點線時高舉雙手,做勝利的手勢啊! 重心向後 穩住核心 首先將你的骨盆向後傾斜,並將重心向後且集中在座墊上。接著穩住核心肌群,穩定
關於公路車升級,更換哪一項器材能帶來最有感的性能提升,輪組應該是最關鍵的角色。 2006年,我買了人生第一組高級鋁輪,經典傳奇的Mavic Ksyrium SL,印象中公司貨的價格差不多三萬元。這款輪組1550克,以現在的標準並不算輕,但其表現卻是非常全能,在那碳纖輪還未普及化的年代,曾被環法名將例如阿姆斯壯作為爬坡輪使用。而來到今年,3萬元的購輪預算,可以選擇的更多了,例如Giant
春節剛過,不少人大吃大喝了好多天,但常聽長輩說元宵節過後才算完完整整的過一個年,而要在元宵後才開始減重的朋友們,單車達人小歪與Q老師張佩蓉營養師告訴您超簡易的懶人減重法。 一年一度的假期,親友聚餐容易吃多動少,相信體重多了2~3公斤也是人之常情阿!年後許多人開始準備減重,除了基本的運動之外,單車達人小歪教您二個關鍵減重的小秘密! 單車達人小歪 首先,運動時間最少要超
「因為怕痛,所以不動」或「因為怕痛,所以一直戴護膝」都是短多長空的錯誤觀念,無助於關節保健…… 手機的通訊群組上總是瘋傳著各種保養膝關節的文章,有名醫說屈膝、壓腿、抬腿是保養膝關節的3大法門;有達人說他每天跪著滾膝蓋20分鐘,滾一滾退化性關節炎都好了;有文章說走路是最安全的運動,但為什麼又有節目來賓說游泳和騎車才是最好的運動?明明知道運動戴護膝可以避免軟骨磨損,但為什麼
時至今日,科學化訓練或許已是老生常談,在許多運動領域都逐漸拋開土法煉鋼的方式,導入運動科學,透過數據讓訓練更有效率。那在自行車領域,科學化訓練是在做些什麼呢?這回我們邀請到CPS的自行車教練,同時也是運動防護員的阿錫來為我們做說明,幫助新手們進一步認識何謂功率訓練,並有效提升自己的騎乘表現。 CPS教練阿錫曾在國家運動訓練中心支援自由車奧運培訓隊的運科資料蒐集 為什麼選擇功率來做判
樂天桃猿重砲朱育賢日前以出賽17場比賽敲出11支全壘打的驚人速度打破中職紀錄,得到國內外媒體的重點關注,他國中才開始練棒球的出身,也再次成為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無獨有偶,另一位中華職棒的典型「大隻雞慢啼」代表、中信兄弟投手官大元,更是直到19歲才接受正規訓練,然而至今已經邁入第10個球季,成為兄弟最資深的投手。 一般認為運動選手如果要發展得好,訓練一定要乘早,在台灣國小3年級開始進
公路車輪胎的胎壓越低越快?2018年GCN就發布影片,指出在崎嶇不平的路況,測試6種胎壓(100、87、73、57、44、29psi),最終使用胎壓最低的29psi,不僅可做出更快的時間,舒適性及操控性也更佳。這樣的實測數據,跟我們過往對於公路車胎壓的認知很不一樣。 而現在包括ENVE、Giant、ZIPP等指標性輪組品牌,都提倡公路車騎士降低胎壓(因應公路碟煞、Gravel Bike
單車時代在此為各位車友整理出2020年榮登熱搜排行榜的知識類文章,不管是你是新手還是老司機,想成為單車系高材生的你,除了「知新」也別忘了「溫顧」喔! 變速的那檔事 你學會了嗎? 學會如何變速不僅可以提高車速,還可以讓騎乘更加安全、有趣。不過真正上路時應該如何操作?該在什麼時候變速?又有哪些小「撇步」呢?本篇邀請到前職業車手張偉顗傳授關於「變速的那檔事」,幫助新手騎車騎得更盡興。
人人有功練,這句功率計元年的口號已經喊了好多年,也有部分品牌的頂級公路車,將功率計列為標配。但實際上,還是有蠻多騎車訓練比賽的族群,還沒使用功率計,或是仍在門外徘徊。我們認為在自行車中,對於提升體能最有效的硬體升級就是功率計;但是,考量到安裝型式、價位區間、準確度、可靠度,以及眾多品牌可供選擇等因素,讓功率計的選購很令人困擾。 以下這篇功率計選購指南,綜合幾位朋友的意見,希望這些有限的使
上回我們在【單車時代調查局】Linda來解惑:公路車友跨足登山車,可能嗎?提到新手在選購登山車時得先弄清楚自己適合的車款,這乃因於登山車有別於傳統公路車,根據不同的騎乘型態與路線而有相適配的車架及零件組合,本篇文章我們將進一步為即將跨入越野世界的你簡單介紹登山車的種類。 想了解登山車的分類最簡單的判准就是利用登山車上所配置的前叉行程,亦即前避震器。前避震器的作用在於吸收off-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