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騎車也至少騎了五、六年,但因抱持一種“沒有當選手的料”這心態,向來不敢逼自己到瀕臨喘不過氣的臨界點,主要都參加大型約騎活動、環島團、單車自助旅行等等休閒騎屬性為主。加上我的體重不輕(164 cm/52 kg)本是劣勢,往往一看到坡度就退避三舍;想到要爬大山,腿就已經軟了,在這種心理狀態下,看到爬坡賽的選手都可以把均速拉到跟我平時平路的速度一樣,實在是佩服的五體投地
測試車手/口述:劉金峰 報導整理:單車時代 有沒有一台車是專攻陡坡用的?你可能會想,「那究竟這台車要有多輕?」就算夠輕讓你能有騰雲駕霧輕鬆上山的效率,但它的剛性是不是能夠被考驗的呢? TAOKAS近來針對樂於參與專業賽事的車手,為競速用途設計的頂級車款STRIKER PRO。車架總重840g、前叉340g,強調爬坡性能,在坡上站起抽車好操控,瞬間爆發出去的出力也
騎公路車有近兩年的時間,一直是休閒騎的狀態,喜歡騎車追求各地美食和美景為主( 假日有空也會到外縣市的著名景點騎車 ),所以當身邊的朋友問「要不要上卡」,我都會搖頭,因為膽小外加自認為反應不快,我知道上卡後踩踏效率會比平常我騎車時穿的軟趴趴的運動鞋還要更好,可是關於上卡還是一直拖拖拖沒有進度。 女騎士 - 體驗者簡介 暱稱 : 愛米粒 車齡 :&nb
很多人可能沒有特別考慮到騎車要選配有“電動”裝置的車種,接觸電動車的機會通常是在休閒車道旁的鐵馬租賃處。一方面物以稀為貴,家人和情侶到車道休閒騎乘共遊會特別選擇電動輔助自行車,小朋友想體驗難得接觸的車種,另一方面則考量個人體力,想運動流點汗促進代謝就好,不打算騎到氣喘吁吁、汗流浹背的程度,電動輔助自行車就可以達到這些要求。
百戰天龍大概是我們這個世代共同的幼年回憶,足智多謀的馬蓋先(MacGyver)讓每個小孩都曾經夢想擁有一把超多功能的瑞士刀,不知道當年有多少個家庭的鬧鐘在父母不知情的狀況下被小孩拆壞再不動聲色的放回去(笑)。 想當年剛開始嶄露頭角的 TOPEAK就推出了一系列名為 McGuyver的工具,雖然拼法不太一樣,但大概是版權問題,反正意思有到
身為一位都會上班族,選擇一部可以代步通勤又能兼顧外型的車款絕對是終極目標,畢竟通勤族不是走競速運動路線,會顧慮自己的穿著與車子是否能夠融為一體,在城市間的步調也以慢騎為主。 自從知道車界有了新世代的折疊概念車iF Mode之後,不禁對它產生好奇,一台折疊車既可滿足通勤之需,又強調騎乘的舒適性能。不過,在有新穎外觀及便利設計的優勢下,
不知道從甚麼時候開始,碼表延伸座如雨後春筍一般的冒出,不是那種除了可以綁碼表座之外還可以綁車燈等配件的圓柱形擴充座,而是專為 GARMIN GPS碼表設計的底座,可見市場之大,目前在賽場上看到的碼錶幾乎已經成為SRM和GARMIN二分天下的局面。 將碼表向前延伸的優點,一是縮短低頭範圍以增加辨識度,二是延伸龍頭線條讓整體視覺更流線,如果
隨著車架製成技術越來越先進,現在連XC登山車都可以將整車的重量壓在10公斤以內,使得登山車也越來越重視重量上的表現,不管是前叉或是輪組,也可以看到廠商漸漸將頂級產品「碳纖化」的趨勢。 前叉大廠Suntour將自家頂級前叉AXON碳纖化,包括下腿、肩座以及上管都採用碳
跟隨時勢及使用者習慣的走向,研發設計端也出現變化,不只反映在成車結構的整體設計上,還有煞車器結構及BB位置也跟著改變。 在MTB圈子裡面,DH速度最快,從下坡賽火紅之際可見到國際好手飛騰在超級陡坡上端,不過目前這種刁鑽型的陡坡賽道較為少見,主要可以歸類偏向是過彎及順向山勢下溜的賽道,也因此決定煞車器的重要性落在能夠穩定減速的線性方面,以達令人滿意的操
在後單車熱時代,國產碳纖輪組品牌也有如雨後春筍般冒出讓人眼花撩亂,似乎只要湊幾個英文字再找編輪廠將輪圈花鼓兜一兜就能搞個自己的品牌,因此當時除了原先就小有名氣的國內品牌所推出的輪組產品會有興趣將目光多停留在上面幾秒鐘之外,其他的皆無放在心上。 直到馮俊凱前無古人的被招攬至二級車隊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