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台灣的自行車選手來說,想晉升職業水準,這一哩路,有多遠?受大環境影饗,2019年與2020年台灣沒有職業車隊註冊,限縮了想往更高級別賽事發展的選手,躍升國際舞台的機會。 像李冠賢這樣的俱樂部選手,若想一嚐國外賽事的強度、透過與國際好手競騎來提升自己的實力,多半採自費報名的方式參與其他國家俱樂部級別的聯賽,不過基於UCI的規定,想出賽更高級別的賽事仍受阻,除非他能擠進職業車隊。
像是征戰多年的將士,臉上有太陽為他烙下的印記述說著豐功偉業,眼前這位年過40的大叔正是被自行車界封為「山神」的王慎志。談起與自行車的緣分,對於這位瘋狂的冒險家來說倒像個平凡的序曲。 「20歲時候要入伍當兵,就怕不會騎腳踏車在軍中被『釘』,於是就開始練車了。」 王慎志並非體育科班出生,從小也沒有特別的運動表現,直到國中的一次長跑測驗,讓他發覺自己的耐力與運動心肺表現俱
"Why not ?!" 採訪的最後,我和Chrissy聊起自己喜歡的運動,我說:「我很喜歡游泳,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參加三鐵。」她給了我一個略帶疑惑卻又爽快的回答:「Why not ?!想做現在就去做!」"Why not?"就是Chrissy的人生哲學,對眼前這位陽光、熱血的ABC女孩來說沒有所謂的「不可能」,只有「不,可能!」 不喜歡曬太陽的陽光女孩 你很難想樣這位台灣
先說個故事。 我朋友的朋友,負責開發一款GPS自行車錶,但因為自家並非電子業出身,且公司也不想負擔一個電子研發團隊。權宜之計,就是買第三方的公模產品,期待透過那位朋友(產品經理)的設計巧思,為這個公模產品賦予全新靈魂,並且性能需要能媲美Garmin。 幾個月後,老闆來驗收產品,很生氣地說,這甚麼爛界面、還給我卡頓,也不能自動上傳雲端,你設計這甚東西,性能跟Garmin差那麼
你也是個無酒不歡的酒精成癮者嗎?當你好不容易下定決心擺脫這般不健康的生活模式,開始健身之後,心理是否時不時仍有所疑問:「難道我得從此戒除酒精了嗎?健身可以喝酒嗎?喝酒對健身成效有影響嗎?」 其實我們運動、健身無非是想達成以下目標:消耗熱量、減去脂肪和增加肌肉量,來維持良好的體態和健康的身體。因此,酒精是否會影響上述三個人們健身所欲達成的成果是本文想要探討的。到底酒精與馬甲線能不能兼得?就讓單
點選連結送上你的祝福 隨著科技、社會變化,新世代又被稱為「低欲望世代」或「滑世代」,這在弱勢家庭裡更為明顯,因弱勢家庭的孩子輸在起跑線,對未來沒有太大的期待,為了逃避失望壓力及尋找暫時的滿足,只好埋頭藏在網路的舒適圈裡。但藉著體驗教育,可以讓弱勢家庭孩子發現生命的意義,昂首看見生命的美好。 藉著體驗教育,可以讓弱勢家庭孩子發現生命的意義,昂首看見生命的美好 2019
對於許多人來說,登山車這項運動彷彿有一道無形的門檻,他不如公路車易上手,反而有種「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感覺。但小編相信會來看這篇文章的車友已是迫不急待地想一腳跨入off-road的領域,根本沒在怕的(?) 不過,想當個有勇又有謀的登山車高手可沒那麼容易,這次的【Master大師系列】找來下坡車神-江勝山(阿丹)帶領新手初步認識登山車,以及相關的訓練技巧。 Q「請問阿丹平常都
“我是夏美,我愛騎單車”想必熱愛自行車旅遊的車友,一定認識這位講話速度飛快,超有活力的單車美女“夏美”,而且馬上可以聯想到這句Slogan,從熱情的他口中蹦出來。擁有讓人羨慕,工作等於騎車的旅遊企劃、導遊/領隊等多重身份,好像工作就是在玩的他,事實上也有煩惱失眠的時刻,讓我們一起和這位正妹聊聊他的單車生活。 幾乎每天,都能在夏美的FB看到他騎車玩樂,超級開心的樣子 工作=騎車
影音來源: ADLIPS Productions 「在過去,我總是認為我必須盡可能地騎上數公里或是擁有高的騎行均速,但在某一時刻,我意識到那完全是沒有意義的,我只想要擁有樂趣並自在地騎車。」 砂石車(Gravel Bike)近年成為歐美的單車新趨勢,是什麼原因讓許多人紛紛投向Gravel Bike的懷抱呢?對於曾經在賽道上奔馳的公路車選手Marc Maurer來說原因很簡單,那就是「
照片來源:楊東蓁 上篇點此: 這個教練不一樣(上) 楊東蓁教練竟也是歌手 直播主!? 多采多姿的大學 因為自行車的優異成績,楊東蓁保送上台北體專(現在的台北市立大學),然而當時的台北體專並沒有自行車項目,照學校規定他必須轉項目,而竟因為”湊足15個學生就能請外師“的原因,楊東蓁誤打誤撞被拉進空手道隊,成為擁有自行車和黑帶空手道兩項專長的選手,更曾經到日本比過空手道。
Severity: Notice
Message: Undefined offset: 0
Filename: views/documents_list.php
Line Number: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