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電輔車已經成為趨勢,在每個展覽上所談的無不是E Bike相關話題。而如今E Bike更是成為主流,不單是走入彼此的生活中,更是成為各大品牌的主力產品之一。Porsche、哈雷、Toyota等知名品牌相繼投入,甚至連電子科技業等也毫不猶豫的要來分食這塊大餅,迫使不少傳統單車產業開始著手研發旗下的電輔車,頓時之間就這樣進入了E BiKe的戰國時代。 ©Toyota與Douze所共同開發的
「制動性」不論是在公路車還是MTB甚至是E Bike都是格外重視的一環,因為這牽動的是騎乘者的安全,哪怕是一個地方有所缺失都會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雖說摔車對於熱衷於騎車的人來說已經算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但如果可以真的最好都別發生,除了身體的傷勢需要時間復原,加上搞不好車子整個都沒了,人財兩失,這是最不希望的局面。因此,使用擁有絕佳制動力的煞車系統就格外重要。 Tektro Technolo
說到外胎,可以說是整個單車裡頭不可或缺的配件,有了它才能正常的道路上奔馳。而根據不同的車款所適合的外胎也大不相同,胎紋、胎寬等不同的設計也能為騎乘帶來不同的感受,甚至可以說在追求極速與安全的領域上,外胎佔了舉足輕重的地位。正因如此,許多新手在踏入改車的世界時,外胎永遠是首要的選項,好的輪胎那個路感與抓地力,真的會直接讓你上天堂。 KENDA建大輪胎,在邁入60週年之際,克服了外在經濟、社會條
Aerozine,來自於台中的知名單車零配件品牌,致力於提供高品質、高效能、創新的自行車零組件產品。尤其在MTB的領域裡頭,藉由於鋁合金的高精密加工技術帶來無數的精品,讓那些喜愛在林道裡頭撒野的車手們可以盡情的享受踩踏。這次在台北展將帶來一系列新品,甚至有為公路車愛好者推出專屬的特色曲柄,現在就跟著小編的腳步一起來好好的感受鋁合金工藝的魅力。 ©Aerozine巨馬在2023台北展攤位一隅
後疫情時代KMC啟動ESG元年,擴大綠色承諾計畫藍圖,從產品、製程與供應鏈等切入,推動永續環保概念,打造節能低碳綠色製造工廠,與環境共生共榮。此外,今年台北國際自行車展,KMC更採用可重複使用材料進行裝潢設計,從小細節降低環境負擔,讓有限資源擁有無限循環。 因應全球碳管理趨勢進展,KMC在2022年正式引入ISO 14064-1:2018溫室氣體盤查標準進行盤查,並根據驗證結果規劃和評估減碳
宏碁子公司Acer Gadget倚天酷碁參與為期四天的2023年台北國際自行車展,今年以「智慧移動大未來」為主題,延續旗下Xplova運動品牌的智慧騎乘生活理念,推出全新產品Predator Extreme越野電動滑板車及Acer專業騎行包袋配件,甫發表的Acer ebii電動輔助自行車也於3月22日一日限定快閃展出,另於攤位規劃eKinekt 酷騎桌BD 3自力發電及Xplova x Rouvy
2023台北國際自行車展(台北展)於3/22-3/25日盛大展開,巨大集團(Giant Group) 攜手旗下四大產品品牌GIANT、Liv、Momentum,以及CADEX重磅登場,多樣化的自行車產品與服務,以永續思維建構後疫情時代美好的自行車生活藍圖。 ©捷安特自行車 受疫情影響,環境永續成為全人類刻不容緩的議題,人們開始改變生活方式,更多人選擇自行車成為日常交通、運動健身的工具。
E Bikes 在這三年以來已成為全球的趨勢,尤其在經歷疫情的肆虐後,大眾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加上歐美對於永續環保意識的抬頭,電輔車的泛用性以及能兼顧運動的特色,使其一躍成為熱門的交通工具首選。正因如此,不只傳統自行車大廠開始投入電輔車的開發,甚至連汽車、電子科技業等也相繼來分一杯羹,這一兩年皆推出不少電動車款投入市場裡。 ©Cycling News 在今年的台北自行車展上完全能感受到自
E-bike可以說是自行車產業的未來發展重點,尤其在疫情之後,自行車成為了民眾運動與通勤的選擇,更實現了許多人騎乘的夢想。因應此發展趨勢,越來越多外進產業關注到E-bike的潛力,如汽車業、手工具業、電子業皆相繼投入E-bike行列,推出許多創新技術,想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 透過今年的台北自行車展更能感受到「產業逐漸電子化」的趨勢,相較去年,E-bike區增加了40%的攤位,帶起了電機馬達
依稀記得2019年底,COVID-19開始快速蔓延,讓許多人重新思考疫情下的生活型態。像是健身房、運動中心等密閉空間都有著極高的染疫風險,單車就在疫情的浪潮中成為了許多消費者的首選。回首過去兩年,漫步在各城市的街道上,常看見E-bike穿梭自如;甚至出遊到郊區也能看見民眾騎著E-bike悠遊山林。 黃女士騎著BARRY閃電俠電輔車與先生一起環島,一圓年輕時的夢想 (照片經黃女士授權玩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