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台灣開放國內81條林道後,騎乘林道的風潮也漸起,加上疫情驅使,人們開始喜歡透過自行車來探索台灣大自然的美。而近年從歐美紅到台灣的Gravel Bike礫石公路車成為許多自行車騎士探索戶外的首選車款,它跟公路車一樣提供速度感及良好的操控性,卻也有別於傳統公路車,搭配的是更寬且有顆粒的外胎,可以騎乘在更多元的地形。 位在台南新吉工業區附近就有一條Gravel Bike秘徑,這回由K
應該有4個月沒上咖啡館了。在過去,不喝咖啡的我,每週大約會去一次咖啡館,很單純地去透透氣、找靈感。 而我最常去的就是Café Terry,這是一間位在中部的小型獨立咖啡館。相較於連鎖加盟店,它的店面不算大,但它是目前台灣極少數,以單車作為主題的咖啡館。經營者林泰利,愛騎車且懂設計,因此他所經營的咖啡館,就像是單車業界的資訊驛站,尤其是在台中週(Taichung Bicycle Week
隨著碟盤煞車的技術轉殖到公路車上頭,公路車界也開始棄守傳統,擁抱新科技。憑藉著高效的煞車性能,以及遇上雨天也不被減損的制動力,碟煞系統逐漸在公路車界佔有重要的比重,甚至獨霸一級職業賽道。繼從C夾到碟煞 轉換成本究竟有多高?之後,這回我們要帶大家來盤點市售的碟煞輪組,看看目前市面上有哪些性能表現優秀又輕量的碟煞輪組。 NOVATEC R4-D 碳纖維碟煞公路車輪組 專為酷愛巡曳樂趣、追求
三大環賽之一的環西班牙賽於八月中旬熱力開打,而在緊張的戰事中有一件事情讓人難以忽略,就是當地不斷飆升的夏季氣溫。攝氏47度的高溫突破環西賽近十年來的新高,選手如臨大敵,一場比賽下來選手的體重頓失4.5公斤,而這絕大多數來自體內水分的重量。也因此,比起賽道上的戰略安排,如何為選手消暑、降溫以及如何在賽後把那蒸發的體重補回來,成為各車隊的當務之急。 儘管這樣的熱浪發生在歐洲,但台灣一旦
無論你是否喜歡,頂規跑車的全隱藏式走線(後稱全內走)已是市場趨勢,特別是追求速度的空力車,在目前油碟、電變的主流配置下,更加推動了全內走成為標配。此外,它帶來的「第一印象」也非常好,可說是視覺系車友的口袋殺手。但也必須說,目前的全內走操控系統並非十全十美,它雖然可以為你帶來性能優勢,但你也需要接受它的不完美,本篇就來討論全內走的美麗與哀愁。 2008年TCR的走線方式,來到2021年,你
「碟煞車嗎?大家都想換啊!」前陣子訪問車店,正好和店家聊到目前國內碟煞車的市場狀況。老闆一語說出目前台灣消費者的偏好,但言下之意其實是說目前消費市場中許多人仍處於觀望的態度,雖然「想」換,但並沒有真正的行動。那麼是什麼樣的原因讓消費者裹足不前呢?這次單車時代就以「成本面」來分析,從C夾車轉換成碟煞車,究竟成本有多高?(白話:要花多少錢?) 買進碟煞新車 C夾淘汰為訓練用車 碟煞與圈煞是
堅持理想與初衷去做一件事情,難嗎?難。因為過程中總有許多事與願違的障礙,有太多現實與理想的拉扯,還有重重的障礙等待自己去突破與學習。但卻也不難。因為心中的那份夢想只要方向明確,那麼接下來不論是一年、三年、五年還是更久的時間內,你唯一要做的就是保有初衷,持之以恆。 2021環法第四站的終點線前歡聲雷動,誰也沒想到首位衝過終點的是被車隊視為備胎,在環法臨門替代Sam Bennett上場
三級警戒實施了兩個多月,終於迎來初步的降級解封,即便目前外出仍要配戴口罩,但許多車友早已等不及,趁著假日開團約騎了。然而愛車塵封許久,外出騎乘前還是要檢查一下車況,至於該如何為自己的愛車做健檢,什麼樣的狀況就該進場維修呢?這回我們邀請到瑟飞斯單車Service-bike的老闆-江君帥帶大家一步一步為愛車做檢查。 這次的健檢過程中君帥老闆也一併為自己的愛車做了清潔與保養,他表示兩者可以同步進行
買了智慧型訓練台的你,共使用過哪幾款線上騎乘軟體,而最後你的選擇是? 因應室內騎乘的需求激增,吸引越來越多的品牌投入軟體研發,包括Zwift、Rouvy、WhiizU等這些台灣車友較熟悉的軟體,另外其他還有Tacx、Onelap、Trainerroad等,都可讓車友們無遠弗屆地與全球車友連線團騎。本篇就筆者長期使用、也是在台灣較火紅的軟體進行評測,或許能幫助你找到適合自己的線上軟體
鋪好瑜珈墊,開啟電腦進入教室,工作的空檔不必出門就能來場放鬆身心的瑜珈。「吸氣,吐氣,再重複一次。」教練透過視訊鏡頭帶著學員做動作,而遠在另一頭的學生看著電腦螢幕,和十幾個同在線上的學生一起吸氣,吐氣。這是國內疫情升溫後,健身產業的獨特的風景,也是每個運動人的新日常。 今年五月中旬,國內疫情爆發,全臺進入三級警戒,使原本傳播健康的健身產業也不敵疫情,遭到重創,成了最大的受災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