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提供:松筠 愛上騎車其中一點原因,就是單車的行頭還真不少,真可以滿足女孩們的打扮慾望,在剛開始騎車的時候,為了「防曬」這項功課也下了不少功夫親身研究,今天,就來分享一下我的單車穿衣學! 正確的穿搭配合保養,單車女孩也可以俏麗出門 袖套和腿套,外用防護罩 剛騎車時連補給水壺都不知道的人,當然也不知道要穿袖套跟腿套來防曬
愛騎自行車的你,對愛車上每個部件都瞭若指掌嗎?因為翻譯的關係,各部配件五花八門的名稱,總讓人搞不清楚;單車時代拜訪台中185車庫,擁有產線與通路的經驗,由店長Nick為我們一一解惑! (圖1) ① 頭管 Head Tube ② 前叉 Fork ③ 墊圈 Spacer ④ 座管 Seat Post ⑤ 座墊 Saddle ⑥ 座管束 Seat
相信各位讀者都一定有抽筋的經驗,不管是運動中或者是運動後都發生過,那為什麼會抽筋呢?是訓練不夠還是姿勢不對呢,大部分都是有關連的。 運動中為何會抽筋 1.熱身不足: 如果運動時間屬於高強度、時間短,熱身階段時間就需要長一點,讓身體各部位先熱起來,以免瞬間衝刺的時候身體還沒達到高強度運動狀態就抽筋了。 如果運動時間是比較長的話,相對的熱身時間就可
壯麗的景色總能成為出發的藉口 多少車友內心有著單車環遊世界的夢想,從歐洲文藝復興的起源地-翡冷翠再到時尚之都-巴黎,或者澳洲的-烏魯魯和大堡礁,這些美景一生都要經歷一番。 在台灣講到單車旅行第一直覺就是環島。台灣風光明媚有特色,不過比較起來在台灣環島像是熱身賽,因台灣生活機能便利,即使路上缺少了甚麼,很快都能在各地完成補給。 但是在國外
普遍常見挑選車架的方式是在fitting之後,判斷車架水平上管長度以及立管高度,但是往往換一台新車架挑選跟上一台完全相同的上管長度以及立管高度,為什麼騎乘姿勢還是有很大的差異? 最大的變因在於立管角度與頭管高度影響了水平上管的長度,造成騎乘姿勢的改變。立管角度越向前,就會影響坐墊的重心必須往前,直接性影響騎乘舒適性。也因為立管的變化會影響車架其他角度,車架幾何還有兩個更重
安全帽的造型百百種,在挑選之前先告訴你一件驚人的事實:坊間安全帽的檢測標準,為確保車手在時速20公里時,受到撞擊不會留下永久性的傷害,設計以頭部最大重量(6公斤)為標準。 降低傷害的安全帽就像汽車的安全帶,是「被動式安全配備」©Prowell 「什麼,只有20公里?」 愛騎公路車的你,我想輕輕鬆鬆就能超越這個水平,更不用說職業自行車選手
台灣有很多地方可以利用「4+2」方式快速行動,辦個一天小旅遊 在台灣,交通越來越便利,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地方可以很快速的到達,例如我們想要當天清晨出發到熱門的單車路線,開始享受我們的單車之旅,結束之後在去熱門景點逛逛、到市區逛個夜市,吃飽了之後再回家; 或者是我們可以將所有戶外用品搬上車,在郊區野外渡過一個美好的單車週末,現在「4+2」的概念已經非常流行囉。「4+
排汗衫,排汗衫,排汗衫?大家都在講運動服裝就要排汗,各位朋友,你知道什麼是排汗衫嗎? 排汗原理 所謂「吸濕」、「排汗」在這個話題上的意義來說,就是水份從身體經過服裝到表面蒸發後的一個結果。 水份由皮服表面透過布料散發到空氣中 為什麼這樣說呢?坊間很多簡易的測試方法都只做了一半,就是拿1滴水,滴在布料的正面或者裏面讓水滴擴散,依照水份擴散
新聞來源:跑跑步 在單車熱的高潮迭起之後,如今來到平穩的現在,運動風潮卻持續延燒下去。現在每年大約有300場不同路線的馬拉松在全台各地延燒,台灣全民瘋馬拉松至今大約邁入第10年歷史了!不過,除了馬拉松,跑友們還能到哪裡去跑跑步? 人氣美模王麗雅熱愛跑步並參加三鐵的健康形象實為時上女性風範之一, 也吸引更多人成為跑者。照片提供:跑跑步
現在運動風氣盛行,從自行車、慢跑、游泳、一直到鐵人三項,都有越來越多的民眾參與,相信有很多人對於營養補充方面都還沒有仔細去了解,甚至是大量運動所需要攝取的食品類別也都還沒弄清楚。 市面上,其實可以看到非常多的運動營養補給品,種類琳琅滿目,乳清蛋白?BCAAs?這些東西怎麼吃,為什麼吃,不吃會不會讓身體恢復太慢呢?如果吃了會不會瞬間變強? 市面上的運動補給品你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