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新南威爾士州的Caleb Ewan是澳洲歷史上最有成就的衝刺手之一。雖然有著嬌小的身軀,但他在三大賽與古典賽的賽場上都有著優異的表現,充分了展現了他那無與倫比的衝刺實力。自2014年開啟了職業生涯,目前效力於Lotto-Dstny,投身於World Tour已經8年的他,在2023年首次以Pro Team的身份參與賽事。確實,2022年對他而言是個慘痛的一年,幾乎參加的賽事都以摔車收場,不過,
隨著年齡的增長,在騎乘上會有些許的變化,雖然衝刺能力少了許多但有著更好的耐力,似乎低的強度長距離的騎乘更為適合。當然,這也意味著高強度訓練的重要性。並透過飲食與重量訓練來幫助延緩肌肉流失,增加身體的靈活度與協調等,這樣一來就能持續享受騎乘單車的樂趣。那有哪些要點是那些即將步入高齡的騎士不能忽略的呢?跟著小編一起來探究一番 騎乘單車並非是一時的,而是個一生的運動 專注於提升無氧區間
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對於每一位騎士來說不僅在器材上有了優化,甚至連騎乘的方式都因此而受惠,而室內訓練台正是最好的案例。過去,一個雨天就足以打消我們外騎的念頭,更別說那突如其來的寒流。然而,隨著訓練台的盛行並搭配多樣化的軟體,讓我們突破了空間與時間的束縛,隨時隨地都能享受騎乘的樂趣。 室內訓練台的出現 讓騎乘不再受到時間與空間的限制 舉凡像是Zwfit、Rouvy、Whiizu等軟體改變
通貨膨脹影響的不只在於民生甚至也反饋到APP的相關費用。在英國生活成本的大幅度上漲,現在已經影響到自行車行業,除了相關套件變貴之外,Strava的資費也在前幾天有了驚人的上漲。這讓我們在記錄騎自己騎車、跑步、游泳和參與Strava線上所舉辦的活動時所需要負擔的費用增加了不少。通貨膨漲的主要原因在於疫情衝擊和烏俄戰爭等全球因素,再加上不少國家進行的自我制裁,因此在過去這段時間裡,幾乎與自行車相關的零
「2022-23第三屆風之翼自由車電競賽」在1月14日(六)高雄樹德科技大學舉辦最後決賽,啟用全台首創的沉浸式虛實騎行對決,車手在虛擬製播中心(Gaming Hub)毫不保留奮力汗狂飆,其中台中外埔國中包辦青少男、女組雙金,在競爭最激烈的菁英男子組,依舊由台灣「電競自由車王」張瀚允以驚人的5.01推力比最終以43分29秒53封王,續保持近兩年在台灣車手不敗傳奇! ©第三屆風之翼自由車電競賽
Mathieu van der Poel在周日下午的Zonhoven Cyclocorss 世界盃落後於 Wout van Aert(Jumbo-Visma)獲得第二名,賽後,MVDP表示了背傷一直困擾他的表現。因為背傷MVDP去年度幾乎缺席了整個MTB賽季,經過休賽季的休養之後似乎有些許的好轉,然而在上週日的Cyclocross比賽中似乎問題又再次產生,使他無法正常的騎乘。在Zonhoven的沙
正如火如荼展開的澳洲全國錦標賽,在今日剛結束的男子ITT賽事竟然出現了大黑馬。原本以為前冠軍Luke Durbridge和Luke Plapp會最有機會搶下金牌,但誰也沒想到最後會是由有著電競王子之稱的Jay Vine拿下冠軍的頭銜。而今日的賽況尤為激烈,說是這是多年來最刺激的一場也不為過,第一名與第四名的選手只差了27秒,稍有不慎就會喪失奪牌的機會 ©Cycling News 這位電
超人Miguel Ángel López可以說是這兩年過的最悲悽的選手了,才剛與Astana續約結果因與西班牙大學教授兼醫生Marcos Maynar博士有聯繫(後者因禁藥而被UCI起訴,全案正在接受調查中)而隨即被車隊解僱。經歷了一陣子的溝通和協調後,確認將在2023年加入Team Medellín EPM,雖然不盡理想但也終於塵埃落定。 ©Cycling News Lopez在去年
「騎車」對於單車人士來說是一輩子的事,不論在哪個人生階段踏入單車領域,它就會逐漸的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唯一的差別就是腳下那台單車了。大部分的騎士在一開始多半都是入手碳纖維公路車,但大概騎個3到5年就會想繼續升級,除了本身騎乘能力提升之外,追求更好的境界那是必須的。那有沒有一種車款追求的是極致的舒適,重量上也許沒那麼輕、幾何設計上較為Q彈不死硬,拿來長途旅行更為適合,手工鈦車正是如此,要說他是單車裡
縱看這十幾年的單車工藝的發展,每一位單車騎士所追求的就是「輕量化」。一開始接觸騎乘文化時,剛入手的車不會太在乎重量是多少,反正塗裝好看,能騎就好。但隨著騎乘時間越來越久、路線越來越長、爬升起跳就是1000公尺,漸漸的開始覺得腳下那台車似乎已經無法滿足自己,那時候便開始著手思考要如何讓自己的新車更輕一些,哪怕是偷了0.1g也會有著格外的成就感。 關於「偷輕」這檔事,是專屬單車騎士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