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季風吹來,也代表著一日北高、雙塔季節的來臨。但想要完成這樣長距離的挑戰,不僅要練就強大的體能,也要搭配合適的零件,其中輪組就是很重要的關鍵。那該選用什麼樣的輪組呢?小編認為長途耐力型的輪組再適合不過了。 DT Swiss ERC即屬長途耐力型輪組,通過Swissside空氣力學測試,提供更好的慣性表現,能幫助騎士騎得更遠,另外,更寬的輪圈內寬,搭配無內胎配置,可以減少滾動阻力,
隨著碟盤煞車的技術轉殖到公路車上頭,公路車界也開始棄守傳統,擁抱新科技。憑藉著高效的煞車性能,以及遇上雨天也不被減損的制動力,碟煞系統逐漸在公路車界佔有重要的比重,甚至獨霸一級職業賽道。繼從C夾到碟煞 轉換成本究竟有多高?之後,這回我們要帶大家來盤點市售的碟煞輪組,看看目前市面上有哪些性能表現優秀又輕量的碟煞輪組。 NOVATEC R4-D 碳纖維碟煞公路車輪組 專為酷愛巡曳樂趣、追求
在公路賽道上,無疑地我們追求更高的速度表現,但影響速度的層面有許多,若不論人的因素,對速度影響最大的莫過於車架與輪組,因為這兩者是騎乘過程中將力量轉化為動能的主要載體。這一次我們就不談車架了,來談談輪組吧! 大家都說「一對好輪組,送你上天堂。」的確,公路車輪組影響著騎乘感,對於專業的自行車手來說一些細微處設計的不同或是重量的大小都得「克克必較」,此外,在公路車的所有部件中,輪組是上
細數一級輪組品牌,Vision這個義式輪組大廠可說在職業賽道上佔有重要的地位,不論是賽道上激烈的奮戰還是風光的奪牌時刻都可以看見Vision的身影,直到現在都還活躍在世界各大頂尖賽場之上,而Vision能擁有今天的地位,Metron這款輪組絕對功不可沒。 今年賽季除了Jumbo-Visma與Team Bikeexchange以偷渡的方式換上最新一代的Metron之外,Bahrain
今年環法第十一站,Wout Van Aert(後稱WVA)在超級登山點風禿山發威,搶下單站。風禿山(Mont Ventoux ),人稱普羅旺斯之怪,被視為環法賽中最難征服的怪山,然而,對於眾車迷與外媒來說,WVA這種能爬坡又能衝刺的將才,拿下這個賽段實屬正常發揮,並不讓人意外,因此他們將焦點轉向它處:WVA當天戰駒所搭載的無貼標神秘輪。 WVA與Jumbo-Visma在環法開賽之初確實是
©Zipp 454 NSW無內胎碟煞輪組 不論身在何種風況之中,它都兼具空氣力學效能與穩定性。更讚的是,為配合無內胎較低的工作胎壓,採取加寬輪圈設計,以減少滾動阻力並緩衝路面震動,將你在路程中的能量耗損壓到最低。此款輪組搭配 25mm 無內胎輪胎進行最佳化設計,讓你火力全開、全速前進。 454 NSW搭載了 Zipp 最先進的科技。它具備有變框高58mm Sawtooth 鋸
高階自行車零組件的品牌CADEX,發表了他們最新的CADEX 36 DISC輪組系統,一組僅重1302公克,這款超輕的無框鈎碳纖輪組擁有同級輪組中最佳的剛性重量比,提供騎士最頂級的加速性、騎乘效率和最穩定的操控性。CADEX 36 DISC輪組將能在CADEX授權的經銷據點購買。 CADEX 36 DISC全面操控,幫助騎士不論在爬坡攻頂、平路衝刺或下坡疾行時皆能有最佳表現©CADEX
若你有在留意近期推出的輪組,可發現無框鉤這個過去被普遍使用在登山車輪組的技術被移植到了公路車輪組,並逐漸成為每間輪組廠在發表新品時強調的重點。但無框鉤究竟是什麼呢?這個繼無內胎技術之後在公路車輪組上新的技術應用又具備什麼優勢呢? 「無框鉤」輪組是什麼? ©ENVE 如上圖所示,可見有框鉤輪組與無框鉤輪組之差別。過去一般的公路車輪框都有框鉤的設計,為的是固定輪胎,並防止輪胎在充
關於公路車升級,更換哪一項器材能帶來最有感的性能提升,輪組應該是最關鍵的角色。 2006年,我買了人生第一組高級鋁輪,經典傳奇的Mavic Ksyrium SL,印象中公司貨的價格差不多三萬元。這款輪組1550克,以現在的標準並不算輕,但其表現卻是非常全能,在那碳纖輪還未普及化的年代,曾被環法名將例如阿姆斯壯作為爬坡輪使用。而來到今年,3萬元的購輪預算,可以選擇的更多了,例如Giant
一句話總結我的無內胎使用心得:曾經擁有、也曾愛上;但時間顯露出你那些我無法接受的缺點,讓我不得不放手。 如果你的輪組是Bontrager、Giant、Mavic、Specialized、Zipp,搭配使用該品牌車胎的無內胎系統(後稱tubeless);恭喜你,這篇文章你可以直接跳過。但如果你用的不是上述輪組品牌且正猶豫著,是否該將手上那組相容無內胎系統的輪組,去買一條t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