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不少品牌都推出了全新的車款,過去我們所熟識的空力車都努力的進行了輕量化。不論是Trek New Madone還是Giant Propel,都在空力與重量上做出了不少的優化;至於Scott Foil則是延續傳統,將那充滿肌肉線條的外型再次優化,打造出一台120%的空力車款;而Cervelo S5則是在幾何上更加優化了空力效能,不僅頭管更深,前叉也做出了更改。當然,還有Bianchi Oltr
要說上個世代NBA的代表人物是Michael Jordan與Kobe Bryant,那麼這個世代的代表性人物絕對非Lebron James莫屬,而這位目前效力於洛杉磯湖人隊,已經拿下無數個獎項,幾乎鎖定名人堂席位的傳奇人物已經將他的事業版圖拓展到單車上。在前些日子,對於德國知名成車品牌CANYIN的策略投資充分了展現他對於單車運動的愛好以及單車未來發展的可觀性 ©Cycling Tips
關於電動車,你心裡的樣子會是什麼?笨重的馬達;外露的電池;不明所以的幾何造型以及看起來就無法騎很遠的重量。確實,這些特色在過去的電動車款裡是非常常見的,著重於性能大過於外型,即使在海外已經非常普及,在台灣卻總是無法深得年輕消費族群的喜愛。針對這個問題,DOSUN在昨日的新品發表會上給出了相當漂亮的答案。全新的電動載貨車(E-Cargo Bike)CG135將為E-Bike畫下跨時代的里程碑。
全新世代 ALLEZ SPRINT,世界首輛鋁合金超跑級自行車©Specialized 複製碳纖維性能 我們利用在開發 Tarmac SL7 時所學到的每一項創新與洞察,並藉由我們的 Smartweld 技術,以鋁合金重新打造,創造出全新的 Allez Sprint。無論是角逐全國冠軍,還是在周日大家所謂“輕鬆騎”的15 分鐘後就對您的騎乘伙伴發起攻擊…如果您錯把這部 Allez 誤認
Argon 18 2022 全能型車款 「SUM 」,打破框架,不再受到任何拘束,真正的超越極限。 一切來自於人性,有一台車具備 Nitrogen 的空力優勢同時又能擁有 Gallium Pro 的爬坡特效,這種天方夜譚的事是有可能發生的嗎?我想,SUM 就是那個唯一的正解。 除了全內走線系統外,全新的滴漏型頭管將為 SUM 減少30-35%的空氣阻力©Argon
R5以最快速度攻爬上陡坡 - The Lighter the Better Cervélo從上一代早已輕盈的車架上再除去130g,為你減去16%的額外負擔。 只需要703g(尺寸56)的車架,搭配329g 同樣輕量前叉,全新R5只需要1kg又多一點點,就能幫助你以最快速度登上山頭。而除了車架以外,工程團隊更是從龍頭、把手加上坐管中省去44g,打造一輛UCI 最
碟煞車款逐漸主宰公路賽道,站在最前線的車店感受最深。店家表示碟煞車的詢問度已逐漸超過C夾車,而前來詢問的車友中不乏新手玩家。因應當前的市場趨勢,單車時代為各位車友統整了目前市售最新的高階碟煞車款,提供有意購車的朋友作為一個參考喔! ARGON 18 Gallium Pro Disc " Join the Ride, Beyond the Limit "歷經時間的淬鍊,用雙腳感受山坡之
從城市街道到郊區健身,這款多功能E-Bike電動輔助自行車將是您日常騎乘和周末運動的好夥伴。 EXPLORE E+ & AMITI E + 結合了旅行車及運動車款的優點,隨時可以陪伴妳所有旅程和冒險。 EXPLORE E+ & AMITI E + 將ALUXX SL車架與SyncDrive Core電機集合再一起;提供舒適的踩踏輔助動力。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調整輔助模式,提供50Nm的扭力
三級警戒持續延長,在疫情尚未緩解之下,許多人改為居家辦公,不過仍有部份得出門上班的族群。針對這些通勤族,大眾運輸工具恐不再是首選,在這樣的狀況下要如何安全通勤呢?你當然可以選擇開車或是騎機車,不過小編建議若有充裕的時間,騎單車會是更好的通勤方法喔! 單車通勤除了是維持社交距離,安全上下班的方法之一,騎士也能藉由往返住家與公司的時間運動一下。以小編為例,過去多半搭乘公車上下班,但在當
換上粉色塗裝、打造較小規格就足以說是女用自行車嗎?答案是否定的,Liv推翻過往許多品牌製造女用單車的模式,打造真正符合女性訴求的自行車款。從2008年品牌成立以來,Liv逐漸擴展其產品線,從公路車到越野車,從通勤車到電輔車,使不同的女性族群皆受惠。2021年,Liv家族底下的高階公路車款-Langma改款後再出發,除了承襲品牌初衷,也搭配今年的設計主軸在塗裝上做了不同的嘗試,以下我們就一起來看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