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

無內胎系統,我們先分手吧!

曾經擁有 因此不求天長地久


發布時間:Nov 13,2020 18:00 作者: 愛輪氏

一句話總結我的無內胎使用心得:曾經擁有、也曾愛上;但時間顯露出你那些我無法接受的缺點,讓我不得不放手。    

 

如果你的輪組是Bontrager、Giant、Mavic、Specialized、Zipp,搭配使用該品牌車胎的無內胎系統(後稱tubeless);恭喜你,這篇文章你可以直接跳過。但如果你用的不是上述輪組品牌且正猶豫著,是否該將手上那組相容無內胎系統的輪組,去買一條tubeless車胎及配件來體驗無內胎系統帶來的美好,建議你看完文章再做決定。因為它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美好。


2012年台北展攤位,不知道現實生活中,tubeless系統真那麼強壯嗎?

先講兩個事實:
1. 截至今天,主流公路車品牌印象中只有Giant高階車款,全面標配無內胎系統(其餘品牌只有部分款式搭載)。如果公路車無內胎系統真的那麼美好,怎麼這系統推的會比公路碟煞還要差,這之間一定有什麼誤會。再次說明,本文專指公路車的無內胎系統,而不談MTB的原因,是高階MTB幾乎已經全面無內胎化了。

 

2. 你看職業車隊,有哪幾支車隊在使用無內胎系統,比例高嗎?(目前有用的都算是示範性質)

我那失敗的無內胎初體驗

2014年,我拿到Schwalbe Ultremo ZX tubeless車胎,當時的輪組是Mavic Ksyrium SL (非原生tubeless系統),由於輪框採FORE Drilling技術(沒有幅條孔),因此雖然這組並未說明相容於無內胎系統,但國外網友有很多成功的改裝案例。而我就按照網友分享去做,結果不僅很難裝上車胎,裝上後用空壓機也無法成功充氣,就這樣決定再裝回原先的Clincher。

但拆除工程才是噩夢的開始。使錯了勁,將車胎內的補胎液灑得到處都是,花了好一段時間整理現場。從那天起,我對無內胎系統就抱持著懷疑態度。
 

Total System完整生態系 – 輪組配車胎

2016 Giant新車發表會,順勢推出Gavia無內胎的車胎。我在現場聊起之前裝無內胎的糟糕經驗。朋友說,你來裝Giant的試試看。真的是超好裝,像我這樣手勁不強的,徒手都能將胎套上;更厲害的是,用一般落地式打氣筒,就能直接灌氣(這可能是運氣好)。後來也裝過Mavic的無內胎系統,整個體驗也是非常棒,就是要這種原廠完整推出輪組及車胎的完整生態系,才能帶給消費者最棒的體驗,品牌如以下表列。

那其他品牌真的不相容嗎?

這我無法保證,只能分享我的經驗如下,我有一些糟糕的經驗,但不能寫得太清楚,以免被品牌商找上麻煩。

2018年,新入手的的碳纖輪裝上Schwalbe Pro One無內胎系統,裝的過程、打氣都算順利,在那幾個月,我也確實體驗到無內胎系統的美好,包括:1. 降低滾動阻力;2. 提升騎乘舒適性;3. 提升車胎防爆性。

 

But,精彩的來了,某次要騎車發現前輪爆胎,但我無論怎樣使勁,都無法順利拆下車胎。那去車店Call out求救吧!找了兩間認識的車店,老闆都束手無策,他們笑笑的跟我說「開車店開那麼久,從沒遇過輪胎拆不下來的,怎麼這麼誇張啦!」



店老闆竟將他的快樂建立在我的痛苦上,還無法解決我的痛點哩。我只好請求業界協助,首先那些業界人士,照慣例的先取笑我一番,說怎麼可能輪胎拆不下來,手指沒力你還算個男人嗎?我的個性就是逆來順受,低聲的說「拜託幫我把輪胎拆掉吧!」

 

像是接力賽跑,接連兩、三個資驗豐富的工程師,都無法將輪胎拆下。後來,決定出動了Park Tool拆胎扳手(tire seater),還不小心刮花我的碳輪,才成功拆下。你想想,如果這事兒發生在戶外,致電55688可能是你唯一回家的路。


雖然DT Swiss沒有推出對應車胎,但據說有一些輪胎廠,會參照DT的輪框尺寸來設計,因此仍擁有良好的車胎相容性

幾乎每天都要檢查胎壓

接著我換上號稱輪胎界滾動阻力最低的Vittoria Corsa Speed G+ 2.0 (TLR)。這組車胎真的超好騎,順暢低阻的路感,好像是在公路上輕功水上漂,感覺整個騎車回家的時間都提早了。

而這條胎的問題是,洩氣很快。看到專業選手也用這條胎,他也說:「這條胎騎起來很快,但洩氣也很快。」他是說,比如前一晚打100 psi,隔天早上剩30-40 psi。那就是每天出門都要打氣,也是蠻折騰的。但他的個性好,能夠接受這個問題;而我則是無法接受。


輪組廠ZIPP現已推出tubeless車胎,似乎預告未來輪組廠也要推出車胎

繼續觀察無內胎的發展

我在經過這幾次的折騰後,短時間是不會再使用無內胎系統(除非是使用上述五個輪組品牌)。但我也不會否定這個系統,畢竟無內胎系統,那小小的胎皮要達到氣密、防爆、好拆裝、符合ETRTO規範,如果不是由自家來操刀輪組及車胎的設計,幾乎很難達到天衣無縫的完美整合。而為什麼MTB相對好推,從輪胎來說,整體體積較大,當然允許較大的公差。

 

有時候我在想,為什麼我總是遇到這麼多問題。其實總歸一句,就是預算有限又想嘗試新玩意,就只好用時間去換學習經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讓眼睛休息一下,那就用聽的吧!

 

「大叔愛輪事」,是一個不正經聊自行車的頻道,讓我們透過閒聊的方式,讓你更瞭解自行車運動。

點我聽:https://linktr.ee/UncleAlan

 
 
Hashta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