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

教練,我是不是用錯力了?

痠痛不是你拿來判斷動作正確與否的唯一指標


發布時間:Nov 17,2020 18:00 作者: Jenny

這篇的副標好長,已經變成一個句子了。我印象很深刻,這是我在課堂中語重心長對學員講的一句話。

 

這句話是回應她的疑問。「我這裡痠(她指著腰),是不是我用錯力了?」

「教練,我的腰會痠!我是不是用錯力了?」

回到上一篇的內容,學員操作槓鈴硬舉幾下之後,我從動作上看得出來,使用上肢啟動大過於下肢 ; 也就是訓練比例相反了。


透過動作結構去檢視動作的正確性(錯誤)


透過動作結構去檢視動作的正確性(正確)

硬舉主要是訓練下肢拉的腿後肌群動作,但是因為手臂抓著不算輕的槓鈴重量,很容易用慣性的動作:上半身,拉起來槓鈴。這時候身體的結構會變成重量從地板起來往斜上方走,實際上形容,就是讓腰部受力過多。(如上圖紅色線條圖示)

 

「教練,我的腰痠就等於我做錯了嗎。」她提出這樣的疑問,又該說是結論。我回問她:「妳要怎麼知道妳做對 ; 還是做錯呢?」

 

她說著:「因為我的腰會痠呀!」

 

我知道很多人都會拿動作訓練的主動肌群是什麼、輔助肌群是哪些,把學員當很懂解剖學一樣去講解,但是我不這麼做,我只告訴她,硬舉是訓練哪個地方,而判斷對與錯,是由我看動作的力線,而不是用妳的感受去判斷。

為什麼不該用感受去判斷?

我相信很多人在健身一開始,都會把延遲性肌肉痠痛作為「我有練到」的指標之一。

但是,當你很規律的一週練5天,同一肌群休息2天,持續6個月,你還會覺得痠等於有練到嗎?你還會去用「有痠,所以等於有做對動作」嗎?


教練在的時候幫忙調整動作,你也要自主多加訓練!

實際上,當你成為一位規律訓練者後,你會知道那些動作該做怎樣才是正確,而不是再用感受來區分。我必須分兩個層面來講解。

 

一、痠其他部位,不等於練錯。


當肌肉相對都很疲弱的時候,重複性的拉伸肌肉造成撕裂傷,當然會帶給身體感受度。再來,一個動作並不是一分為二,尤其是用槓鈴這種重量很足的自由重量器材,操作動作的肌群太多了,就連廣義而論的核心,也都一起參與動作。

 

所以,不能單一用痠痛來判定動作的正確與否。只能說相對而言,涵蓋為核心肌群之一的豎脊肌也偏弱,位置處在深層的腰方肌也相當緊繃,在動作上自然會因為肌肉的拉伸、縮短而強化背肌及核心肌群。


參與眾多肌群的槓鈴全身性訓練

二、一定要有延遲性肌肉痠痛才是有練到。


延遲性肌肉痠痛是人體面對阻力訓練之後,出現的反應。而「會不會痠痛」也代表太多因素:恢復性不足、肌肉相對太疲弱、前一晚沒睡好......太多現實因素影響生理反映。相對的,當我們練不夠的時候,當然一訓練就會造成12小時至24小時後的延遲性肌肉痠痛,這是無可避免的。


太多因素影響肌肉痠痛程度

科學相信,延遲性肌肉痠痛是肌肉成長的關鍵之一,肌肉在重新修復之後,將會提高身體的適應力,讓自己變得更強、更有力。

 

但是反過來說,沒有痠痛,等於沒有練到嗎?是否是自己的感受度還未提升呢?又或者是太過適應訓練的強度,四至六週的課表,都沒有做減量週的調整,以因應下一個波段的強度呢?

 

因此我反問學員,「妳該如何判斷對與錯?」如果我們在動作上都還沒有因為規律的訓練,逐漸累積起對動作的正確認知,那請不要用痠痛當作判定的指標,因為最顯著的原因,是「練不夠」

 

下週預告
下一篇,我將帶領大家認識健身者也會有迷惘的時候。你曾經在運動過程中失去方向嗎?這其實是每個人的必經的過程。


©Wang Chien yu

Jenny 健身專欄
我是一名私人健身教練,
我認為課程中教學往往大過於訓練,
唯有理解動作才能過好自律的訓練生活。
這是我的IG:jennyc.fitness
粉絲專頁:jenny傑尼
歡迎你跟我學習健身
有任何問題請直接私訊,
或是e-mail:sunflower.nineheart@gmail.com

Hashta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