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牌商欣賞你的表現,無論是因為你的優異運動表現,或是擁有眾多粉絲愛戴,那媒合成功的機率會有九成。而如果你自認為運動成績很厲害,想表現殷勤,討好品牌商,通常是九死一生。」
我有幾位蠻會騎車的朋友或是Youtuber都獲得品牌商的青睞,得到器材或資金贊助,在騎車的同時能免費使用最新的機材、或甚至是得到勞務津貼,實在是很令人羨慕。而我先前的工作,是在品牌商擔任行銷窗口,其中之一項工作就是去尋找符合品牌精神的贊助選手,以及婉拒很多想來要贊助的業餘騎士。此外,身邊也有幾位業界朋友是在做行銷的,會不定期交流業界八卦,想得到品牌商贊助的你,或許下文會對你有幫助。
品牌商是否願意贊助考慮的不只有運動表現©Merida
開門見山先潑你冷水,千萬別因為想得到贊助而去擠這道窄門,建議你把時間拿去認真工作、念書,投資報酬率很可能會比較高,然後再去買自己喜歡的器材。舉例來說,就我知道范永奕在未拿下Taiwan KOM冠軍之前,整車裝備也幾乎是自掏腰包。另外,要得到品牌商的欣賞,無論是運動能力,或是要得到粉絲的推崇愛戴,是講運動天份跟個人特質,很多時候由於先天條件的不足,很難用後天努力去彌補,因此相對來說投資報酬率不易預測。
「您好,我在今年的XX挑戰賽拿到第三名,不知道貴公司是否有意願贊助我?」
「我們是XX車隊,有在經營粉絲團、拍影片,可以幫貴公司的產品做最好的宣傳。」
類似上述的贊助信件、私訊,我每個月都會接到不少封,但基本上我們大都不回應,或是回覆今年度的行銷預算已分配,總之就是婉拒打槍。而真正的問題是,品牌商認為贊助你,可以得到的效益非常有限;或甚至得到的效益是負面的。
運動贊助是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
剛提到在挑戰賽拿到前三名,或是市民菁英,我認為這是運動成績金字塔裡面的中段班,是品牌商鎖定的消費族群;如果你被贊助了,那這些專業器材是要賣給誰。而在頂層的,是像馮俊凱、范永奕、國家隊選手等,像他們這樣的菁英選手,在接觸自行車初期也是自掏腰包購買器材,持續發光發熱之後才得到品牌商的青睞,基本上運動贊助就是錦上添花,贊助有話題、實力、個性的人物來吸引眾人目光。
另一極端是基層耕耘,例如是對國、高中自行車隊的深耕、又或是偏鄉學校的騎乘推廣,基本上這不叫做贊助,或許應該說是捐助奉獻,是一種不求回報的付出,更重視的是企業的社會公益形象。
運動贊助就是錦上添花,贊助有話題、實力、個性的人物來吸引眾人目光©中華騎士協會
要怎樣拿到贊助,贊助分為哪幾種?
「台灣的自行車產業很窮、又很小氣。」這是業界人士的共識。基本上,就我們知道八成以上都是產品贊助,也就是品牌商免費提供器材給選手使用,而選手在一定期間內,不得轉賣,且不可使用競爭對手的產品,否則可能會被告。而有些較注重KPI績效的品牌,更會要求贊助選手每月要發多少篇的文章或是曝光等。換句話說,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並且通常品牌商要求的多、但給的少,所以有些選手就像是游牧民族,合約一到就更換贊助商,背後透露的訊息,可能就是品牌商太小氣,又或是贊助選手未能帶來正向效益。
如果你是網紅…Another story
由於社群媒體包括FB、IG、YT等的普及,讓品牌贊助不再侷限於運動選手,更擴展到了KOL(意見領袖)、網紅、Youtuber等。也就是說,你並不需要有國手級的運動能力,但憑借著自身影響力,無論是口才或是影片拍攝等,只要你能帶給觀眾正向的影響力,也很有機會得到贊助。但老實說,要走這種網紅路線,很吃個人特質及外表,不是單靠後天努力,就能夠成功。
社群媒體包括FB、IG、YT等的普及,讓品牌贊助不再侷限於運動選手,更擴展到了KOL©Linda愛卡打掐
還是認真經營自己卡實在
其實現在資訊管道很暢通且透明,無論是你的賽事成績、粉專經營,有多少成效及聚眾效果其實是一覽無遺。而我建議有想要走上專業選手或是KOL的朋友,專心做你擅長的事,平時經營個人網路品牌,無論是協助舉辦團騎活動,分享騎乘資訊,或是投入訓練、拍YT影片,當你哪一天有影響力,品牌商自然會主動找上你。
其實現在資訊管道很暢通且透明,無論是你的賽事成績、粉專經營,有多少成效及聚眾效果其實是一覽無遺。©Team Jumbo-Vis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