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有4個月沒上咖啡館了。在過去,不喝咖啡的我,每週大約會去一次咖啡館,很單純地去透透氣、找靈感。
而我最常去的就是Café Terry,這是一間位在中部的小型獨立咖啡館。相較於連鎖加盟店,它的店面不算大,但它是目前台灣極少數,以單車作為主題的咖啡館。經營者林泰利,愛騎車且懂設計,因此他所經營的咖啡館,就像是單車業界的資訊驛站,尤其是在台中週(Taichung Bicycle Week)期間。而它的店面,以往也是單車約騎的出發點,在全盛時間出發人數可能來到近百人,就像一場小比賽般的熱鬧。
但上述的形容,都已時過境遷。在Covid-19的衝擊下,要再見到這樣的榮景,可能還要好一段時間。
Café Terry是一間位在中部的小型獨立咖啡館
疫情衝擊 店面人氣明顯不如以往
好久不見,最近店裡的生意如何?熟客的我進門直接這麼問:
「肯定不好啊,特別是從三級警戒後,來客量呈現雪崩式下滑。」泰利回答的此時是9月3日,也就是宣布微解封的半個月,台中市政府開放餐飲業有條件內用。但問題是,以往群聚的人潮似乎回不來了。此刻是中午時段,店裡只有我跟泰利。
三級警戒這段期間,是你經營咖啡館16年來,生意最辛苦的時候嗎?
「不是。當然是不輕鬆,但絕對不是最辛苦的時候。」泰利一邊回想、一邊幫我準備午餐三明治,「最辛苦的那年…應該是2018,也就是我剛換位置,從買房、裝潢、添購生財器具等,這些一筆又一筆的貸款壓力,排山倒海而來,但這些都還不是重點。」
Café Terry於舊店址公益路商圈,這樣人潮聚集的盛況,不知何時可以重返?
「剛搬到美術園道附近,這裡的人潮已今非昔比;再者,新店面的位置比較不顯眼,重新建立客源要花些時間。」泰利接著說到,「剛搬到新店址時,有半年的時間被錢追著跑,時不時,要擔心這筆帳單要如何支付。加上,初來乍到,熟客沒辦法完全掌握,而要建立新客源也不容易,造成來客量明顯衰退,這有限的現金流,快輒不過每月的固定開銷及應付貸款。」
Café Terry於舊店址公益路商圈,這樣人潮聚集的盛況,不知何時可以重返?
生活怎麼像走味的咖啡,變的這麼苦。似乎以前可以謀生的那一套功夫,到現在不管用了,光靠賣咖啡可能不是解招。泰利的心中,不免焦慮著:我該怎麼做、怎麼轉型,才可以生存在市場上。
個性樂觀的他,不斷嘗試增加服務項目,或是斜槓,例如熟諳自行車維修及塗裝設計的他,也試著幫客人組車,或是外接自行車品牌的設計案,多少增加一些收入。問題是,這些斜槓工作難以成為固定收入,只能作為業外獎金。
烘焙,開啟人生的另一扇窗
店內大小事、盡可能親力親為的泰利,從以前開始,除了鑽研咖啡技藝外,店裡大部分的甜點,都是他自製的。但因為搬遷到新店面,一時之間來客量降低,搭配飲料銷售的甜點,銷量當然跟著直線下滑。此時,他逐漸轉做烘焙,自己烤吐司、肉桂捲等,並時常在FB、IG發文,逐漸受到客人的青睞。「以肉桂卷為例,我從2020年,每次寄貨從10多條,到目前業績較好的時候,可以出貨100多條,逆勢成為主要收入之一。」
在疫情衝擊前,Café Terry就試著做烘焙,結果意外受到歡迎
靠著網路行銷以及口耳相傳,Café Terry對於沒接觸單車騎行的朋友,可能會以為這是專門做西點的小型烘焙坊。「好在有不斷嘗試,很幸運能透過烘焙,搭上網路社團以及物流宅配,讓我在客流量減少下,還能維持店內的運作。」泰利的店裡也排列著朋友寄賣的堅果,還有一些單車小物等,都可見到為了生活打拼的鬥志。
在疫情衝擊前,Café Terry就試著做烘焙,結果意外受到歡迎
堅持初心 單車咖啡館
2021年,是Café Terry的第16年。這一年多來,因為疫情的衝擊,讓Café Terry似乎少了原本的咖啡味,以及單車團騎的熱血,入座的客人也減少了。變多的是,烤麵包帶來的濃郁香氣。
Café Terry是全台少數、以單車為主題的咖啡館
「希望疫情快點退散,我還是比較懷念以前,也就是單車結合咖啡的初衷,可以跟客人談天說地,車友們騎完車後,可以到店裡喝咖啡、吃甜點;而來到三大環賽期間,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喝啤酒、看比賽。」這就是一位單車咖啡館老闆的心聲,希望可以儘快見到愛騎車的大家,來店裡聊聊你與單車的故事。
Café Terry是全台少數、以單車為主題的咖啡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讓眼睛休息一下,那就用聽的吧!
「大叔愛輪事」,是一個不正經聊自行車的頻道,讓我們透過閒聊的方式,讓你更瞭解自行車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