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車在台灣的人民心目中基本上就是「單車」的代名詞,許多人在正式接觸單車運動時,最先開始的不外乎就是公路車,進而在延伸至三鐵車、MTB乃至於最近最熱門的瓜佛車款。而隨著時代的推進,從原有的框煞進展到碟煞車,大幅度的提升了制動力,但是分類就不像MTB這麼多元(XC、Trail、Enduro、Downhill等….)反而更朝向整合的層面,過去的空力車與爬坡這樣的界線也越來越不明顯,而「全能車」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誕生的全新產物。
©新興品牌AURUM旗下的Magama在研發時就朝全能車的方向進行
從許多在一級賽事裡出現的車款便可以略知一二,Qucik Step與 Bora–Hansgrohe所騎乘的Tarmac SL7、Israel Premiere Tech的戰駒FACTOR Ostro、Team Bahrain Victorious的SCULTURA TEAM、EF Pro Cycling的Super Six Evo Hi Mod乃至於大家最熟悉的Giant New Propel等也都朝著全能車款的方向前進。在那連綿無盡的山道上不再只是細瘦車架的天下,取而代之的則是剛性十足的車款在盡情的競速著,似乎輕量化已經不再是車手們最在乎的特性,是否夠空力才是最重要的X因子。
©FACTOR OSTRO V.A.M
©GIANT New Propel
那麼全能車款有具備什麼特色,可以用一個簡單詞來概括「空力車的爬坡化;爬坡車的空力化」。用說的非常容易,但要實現這樣的概念不僅要具備頂級的碳纖工藝技術更要有著堅強的研發團隊,從車架幾何、龍頭把手甚至是輪組都必須做出極大的改變。「全能車款在幾何的設計上要考量的點非常多,同時要具備剛性也能要有優勢的重量,這樣才能在爬坡與衝刺都有最好的表現」TRIGON的Lance分享道。
©空力車的爬坡化;爬坡車的空力化 說來容易,做起來卻是困難重重
確實,在這次的台中週裡,可以看到不少全能車款的相關配件,空力龍頭把手以及主打剛性與輕量兼備的各式輪組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去之前已經私底下相處過一陣子的TRIGON AR01以及BlKTEC的全能輪組C1D。TRIGON AR01可以說是爬坡車空力化的最佳解答之一,穩定且粗厚的下管;Q彈且舒適的上管,黃金比例的搭配讓車體在爬坡段與高速衝刺都能透過高剛性有著極佳的呈現。
©TRIGON AR01 能明顯看到車體下半處與上半身有著大不相同的設計
而輪組更是在全能車款下所延伸出的新產品,過去爬坡輪都是38框高,輕但不具有空力效能,而50框高以上則是被視作板輪,能提供極致的速度卻有著崩潰的重量。但作為一個全能輪組,就必需具備一定的輕量以及優異的剛性,如何拿捏兩者的比例就是技術的展現,畢竟在全能車款的字典裡是沒有「犧牲」這兩個字的。因此可以看到輪組的框高多半為中間值,40或是45,而幅條的編制上從以前的放射性,為了高剛性有著更多獨特的外型,像是BLKTEC C1D的一體式五芒星輪組、ZIPP 353NSW或是BLACK INC的五刀輪都是很好的例子。喔對了,外胎也要能容納到32C,才能讓這個輪組可以真正實現何謂全能,面對各式地形都毫無畏懼。
©BLKTEC C1D 來自英國以F1賽車輪框作為研發靈感的的頂級空力輪組
©ZIPP 353 NSW 具備輕量化與空力的特色輪組
翻開許多品牌的新車款,全能車已是已經是一個趨勢,許多車友在選擇第一台車時也會朝向這款能衝刺又能爬坡的全方位車型。那至於未來公路還會朝什麼樣的型態發展?套一句Lance分享的話,「能決定未來車款的模樣的還是只有熱愛單車運動的我們」
©公路車的下一步究竟會是怎麼樣的發展,一切還是取決熱愛騎乘的車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