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為期四天的台中自行車週已在今天劃下句點,回顧這四天,雖然感覺還是沒有回到2年前的榮景,但在每個品牌的攤位上能看到人員忙碌的身影招呼著來自國外的買主,眉頭深鎖全神貫注的討論著,盡力的為公司與客戶爭取最大的利益。在經過漫長的會議,看著客戶收起公事包,起身給予彼此一個擁抱並握手致意,在目送客戶離去後,喝口水並靠著椅背稍作休息,回想剛剛會議的種種,腦袋裡卻已經開始急速運轉,但還沒讓機體冷卻,手機的鈴聲通知著下一場的會議及將到來,快速整理好儀容,便準備迎接下一批客戶的到來。
©台中週已在今日劃下句點,然而對於單車產業正是開始的時刻 (示意圖)
這樣的場景在這次的台中週裡是屢見不鮮的,乍看下似乎隨著疫情而延燒的單車熱還沒消退,再搭上永續綠能的議題,單車產業與E bike相關產業似乎前景一片欣欣向榮,許多電子業龍頭更是投入大量的資源開發電機系統與馬達等,要來分食這一塊名為「單車」的大餅。然而真的是如此嗎?包裹著糖衣的外表下是否暗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單車產業真的像外表看起來這麼美好嗎?這個問題在本次展會訪問了不少的本土企業家,其中不乏許多零件廠與代工廠的負責人或是營運長,而他們給予的答案卻是令人震驚的。
©搭上永續綠能熱潮,E bike已經是展會上最常聽到的名詞
「我想單車產業即將進入冰河期,而且保守估計將會從今年Q4開始持續到2023年Q2才會恢復常態,樂觀一點的話不知道Q1有沒有機會恢復正常。」座墊大廠DDK的黃經理苦笑道。確實,與E Bike蓬勃發展相反,單車產業正面臨缺單以及庫存飽和的困境,而這是在過去兩年Over Booking後的成果,但這並不是企業沒有做好策略,而是一切都來的太突然,誰也想不到在一夕之間單車會變成熱門商品,尤其是通勤車款在歐美的購買補助政策下更是一車難求。面對這樣飆升的需求量,品牌商極力的推出新車搶攻市場,組車場與零配件廠的訂單更是如雪片般飛來,擴增產線火力全開的要消化訂單,似乎已經可以看到未來盆滿缽滿的榮景。
©從賽事的討論度就能看得出來,整個單車逐漸恢復到過往的討論度,單車熱真的即將回來了嗎?
但這個榮景在不久後馬上遇到一個難題,「缺料」,供應鏈無法負荷大量的訂單,導致交期大亂,一個零件到貨之後他的相關配件卻要等到隔年才能收到,造成許多半成品卡在組車廠的倉庫裡無法出貨。雪上加霜的是原物料短缺造成的通貨膨脹以及運費飆漲,9速以下的變速套件的價格甚至翻了一倍以上,看著收支表計算著利潤,每個高階經理人紛紛擔憂,究竟會不會做一單賠一單,那時候大家彼此開玩笑的說:「航運業的高額獎金背後都有我們的血跟淚」,這是不爭的事實,但為了生存還是得咬牙將貨順利出出去,否則將面對日漸增長的困存成本,那麼屆時的處境就更加艱難。
©缺料以及運輸成本的節節攀升,讓單車產業再次面臨困境,不是不出貨而是真的沒貨可出
「感覺缺料的問題才好一些些馬上又遇到難題,疫情趨緩,歐美騎車通勤的人數銳減,通勤車的需求雪崩式的下降,成車品牌端二話不說開始調整,美其名調整但實際上就是砍單。很多同業都面臨到下半年無單生產的慘狀,再加上那還堆在倉庫裡沒人要的半成品,基本上就沒了獲利,甚至開始要放無薪假」NOVATEC Jeff 營運長說道。
你能想像當你睜開眼睛,映入眼簾的是滿滿取消訂單以及延單的信件而且沒有任何轉圜的餘地。這不是空口說白話,從實際的數據來看,光是在下半年美國兩大成車龍頭品牌TREK以及SPECIALIZED就已經砍了將近一半的低階車款,數量加起來約莫有500萬台之多,甚至有些貨櫃已經到港卻面臨無人取貨只能卡在港口乾等。而客戶並不是不願意付錢,終端消費者不買單他們也沒有足夠的資金與庫存空間,這樣一來一往就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不幸的就會面臨倒閉,自行車的產業從百年難得一見的榮景跌倒谷底,考驗著高階經理人如何面對這樣的問題。
©疫情趨緩,通勤車的必要性不再,砍單以及延單的情況如雨後春筍
「面對這樣的困境,我們能做的也必須要做的就是三件事,一,開源節流,二,建立自有品牌並投入行銷以及三,預測市場動向,既然中低市場萎縮是不爭的事實,那麼我們的目標就要放在高端市場,高端市場的人數並沒有減少也有持續增加的趨勢,但這些消費者是很挑的,沒有足夠的品牌力是絕對不行。好加在,早在幾年前Jagwire就開始投入品牌的經營,並且在地化持續深耕,才能穩住腳步不被淘汰。」Jagwire張經理自信地說道。
©Jagwire業務經理表示,提早開始做品牌,從被動變主動是轉型的關鍵
在這樣的環境下,節流是首先一定要做的,畢竟公司一開門就要花錢,產線的調整與人力的安排是要渡過這個寒冬基本中的基本。那該如何開源,拓展市場的觸角的同時讓商品多元化更能滿足不同族群的消費者,更重要的是建立品牌,不單止是設計一個Logo,而是如何運用資源透過對的平台找到對的TA並加以分析,在根據TA的需求一點性的突破,既然現階段沒有需求,那麼就由自己來創造需求突破這個困境。
此外,更多的企業選擇組團打群架,像是荷蘭Pon Holdings集團等都極力的併購各式品牌來整合供應鏈與市場鞏固自己的勢力,而市場上也謠傳著BOSCH將與變速套件龍頭品牌SRAM聯手,這消息如屬實,那麼全世界的自行車產業版圖又將迎來一次的大地震,市場將會被全面的壟斷,不論是從終端市場到上游都將受到不少的影響。似乎,那個名為資源重整的循環點即將到來,你要選擇抱團,還是選擇孤軍奮戰殺出一條血路?
©抱團已成為態勢,打不贏就加入他?還是要以一己之力殺出重圍
後疫情時代來臨,激情過後我們究竟還剩下什麼?台灣該如何面臨接下來的大浪?在單車產業船上的我們在茶餘飯後值得好好思考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