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用一句話形容現在的單車產業,那就是「冷若寒冰」,誰也沒想到會在一瞬間從天堂掉到了地獄。經歷了2年的訂單暴增,產線全開依舊還是無法消化訂單,雖然非常忙碌也非常疲憊但看著財政收支表臉上總是有著止不住的笑容,因為你知道肯定是賺個盆滿缽滿,看來要跟員工一起過個好年已經不再是問題,你唯一要擔心的就是如何把那堆積如山的訂單給消化掉。
但在今年6月情況急轉直下,前陣子因為預期會缺料而重複下單造成了組車廠的庫存呈現爆倉,而終端品牌卻又因為疫情趨緩需求量雪崩式下跌,好的就延單,比較慘的就是直接砍單,甚至不少品牌乾脆把一整櫃的貨物就這樣留在港口,一覺醒來8、90萬的訂單就這樣消失得無影無蹤。面對這樣突如其來的轉變,不只組車廠甚至連製造端都大受影響,再加上原物料上漲等因素,工廠只能被迫開始放起無薪假,高階主管們面對這樣的問題也只能微笑以對,思考著該如何度過這樣的難關。
©因應突如其來的砍單狀態,許多工廠開始放無薪假
但奇怪的是,與中小企業的困境大不相同,包含像是SHIMANO、SRAM以及GIANT等大型企業卻沒有立即受到此波的砍單效應所影響,據SHIMANO內部人士透露他們目前的產線依舊全力加工中,目前的訂單量還是持續上漲,這樣態勢放在SRAM以及GIANT甚至是PON集團旗下的品牌亦是如此。難道砍單只是個幌子?難道這一切都是個局,只是許多人依舊被矇在鼓裡?我想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議題
©許多品牌的中高階車款依舊一台難求
就先從GIANT巨大集團7月份的收益來看,合併營收高達91.63億元,年增率32.1%,改寫歷史單月新高紀錄。很訝異對吧,因為理當來說這個時間點是歐美大砍單的時刻,成長幅度不應該這麼高;再把鏡頭轉向另一家龍頭-美利達,7月合併營收32.56億元,年增6.17%,雖然沒有巨大這種爆炸性的增長,但這樣的成果也實實在在證明他們並不受歐美市場崩盤的影響。而這一切除了受惠於代工之外,有超過一半都來自台灣與中國的內銷市場,巨大集團在一次的採訪中說道「中國目前疫情的狀態已經逐漸趨緩,雖然還有很多城市運作受影響,但產能開始步上軌道,中高階的零配件都能順利交貨。同時也因為疫情紓緩,已有報復性的消費狀況,捷安特中國成長幅度來到4成,佔整個巨大集團營收的一大部分」
©GIANT在此波疫情之下竟然逆勢成長
根據內部人士透露,經過疫情的衝擊民眾對於健康更加的重視,因此「單車」在政府的推行下成為新的國民運動,許多民眾開始積極投入單車,再加上消費者將高階單車視為身份地位的象徵,這樣的發展下促成中國內需市場的飆速成長,以上個月為例,光是一個北京城市內,車店下的訂單數就高達3萬輛,上海亦是如此。而在這些訂單裡超過5成都是中高階車款,這無疑證明了中國市場的蓬勃發展,民眾有足夠的消費力來投入單車市場。
那台灣呢?雖然市場規模無法與歐美相比,但在這一兩年的疫情衝擊下,消費者開始將金錢投入運動與健康的事業,不論是公路車還是三鐵甚至是MTB,連同E Bike也在成為許多人對於運動的首選。「最近幾乎都是產線全開的狀態,但跟過去不同,生產的不再只是入門零配件,而是中高階款的產品,尤其最近剛好又是三鐵季,相關的零件幾乎都是滿單的狀態,每天電話接起來幾乎都是被車店催貨,可以說是個甜蜜的負擔」知名零件品牌的業務經理苦惱的說著。
©Velo Studio(示意圖)中高端車款以及相對應零配件,在台灣也是一物難求
聽到這裡,你會懷疑為什麼這些大廠沒有受到歐美市場崩盤的影響反而因此逆勢成長,我想「危機就是轉機」這句諺語就非常適合了。早在去年訂單爆棚前,這些大廠就意識到這樣的狀態實屬異常,因此便做出相對應的政策調整,不單一把所有的產能放置在歐美市場而是把產能做出適當的分配,中國與亞洲甚至台灣市場都是相對應的重心。因此當然在面對歐美大廠頻頻砍單之際才不會受到直接的影響,並且在大環境的風暴中依然維持既有的產能。
©在訂單爆發的那一刻起,就開始擬定策略,分散風險
「其實亞洲市場是很有潛力的,只是過去都比較少開發,我們都還是以歐美市場為導向,雖然可以穩定訂單數量,但就必須受制於歐美市場的走向。回想一下當品牌端有新品上市的時候,都先以歐美市場為優先,亞洲甚至是台灣都只能分到屑屑,如果反過來,讓亞洲市場能成長到一定的數量,這樣是否未來就能夠與歐美抗衡」知名品牌業務經理分享道。
©亞洲市場其實是很有潛力的,只要培養起來就能佔有一席之地
其實台灣的內需市場尤其是中高端階層是非常有潛力的,不論是人身部品、成車還是改裝部品都是如此。還記得今年剛發佈的GIANT New Propel,光是台灣需求訂單量已經排到2023年,產線全開的情況下還是必須等待;人身部品像是Rapha、PNS、CSPD以及Black sheep等特仕款,幾乎只要一上市就是馬上被蒐購一空,想要黃金尺寸的人只能到國外訂購;SRAM推出專為計時車所設計的eTap AXS Wireless Blips已成為每一位三鐵選手必備的零件,幾乎一到貨就是逃不過被掃貨的命運。
©這個小東西(紅)已經成為三鐵好手熱門改裝零件之一,訂單應接不暇
這些是偶然嗎?我相信肯定沒有這麼簡單,能在大環境中殺出一條血路靠的不外乎是「策略」以及「品牌經營」,打造自己的品牌才能提高產品價值,才能為產品賦予靈魂以及故事。藉由洞悉時事制定適合的策略,找出適合自己的目標市場,並且分散風險,才能找出一線生機。央行升息、美元飆漲、股票暴跌這些都是我們無法控制的現實,但我們能掌握的是如何踏出那關鍵的第一步,自己的未來還是得要靠自己來救,對吧!
©前方的路會是如何我們無法斷定,但我們可以做好準備,至少當風暴來臨時可以殺出一條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