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這陣風已經吹到傳統產業,為了達成2050的淨零碳排,各企業開始紛紛招攬ESG領域的人才需求,即使你對這個領域不了解,也被逼迫著跟上。「永續」對於許多自行車業者來說,是新的價值認定,隨著議題發燒,也有許多企業承諾在未來會持續增加對永續發展的投資。但,許多業者心中存有疑慮,「追求永續與利潤極大化,是否只能二選一?」、「永續=零污染,沒有企業做的到吧?」、「錢都賺不夠了,還要花錢做永續嗎?」
種種疑慮,就由優樂地永續的蔡承璋執行長Steven,向我們分享,優樂地如何輔導中小企業跨出永續的第一小步,並提供符合企業規模的服務模式,協助他們邁向永續經營!
©永續是新的價值認定,滿足當代需求而不影響未來世代需求機會(圖中人物:優樂地永續執行長Steven)
CSR+ESG=SDGs
「滿足當代需求而不影響未來世代需求機會」,永續是新的價值認定,過去企業只談 EPS,但現在沒人能避得過永續浪潮。不過,企業若要打造新的永續價值,不僅是談碳稅、碳費,還更深入到文化面,成為公司共識的過程。
Steven四年前離開管理顧問公司,成立優樂地,當時的他看見大部分的永續資源過度集中在上市櫃公司,中小企業能獲得的輔導資源遠遠不足於大規模公司。但,台灣中小企業總量超過97%,且在許多產業鏈之中都扮演重要的角色,倘若他能夠將永續資源轉移到中小企業身上,或許對他們未來的永續經營將會創造更大的能量。
©優樂地將永續資源轉移到中小企業身上,創造更大的能量
「中小企業怎麼會做ESG?」,剛開始創立公司時,許多人對他的理念置之一笑。不過Steven接著提出一現象,「台灣是自行車王國,近三年大家漸漸感受到了壓力從品牌商下降到供應商,業者對於這類的要求想必是首當其衝,感受肯定明顯。」
過去大部分的人談永續,都是用大企業的標準去撰寫報告書,把那套標準套用在中小企業是無法成立的,甚至會直接打消他們做永續的意願。Steven強調,永續並不是高、大、上,永續必須要降低門檻才能吸引各界人士進來。優樂地盡可能地降低成本、增加數位服務,輔導中小企業在轉型過程中也能找到自己適合的一套模組,加入永續的一環。
©Steven盡可能地降低成本、增加數位服務,以輔導中小企業
經濟和永續的天平 & 成本與投資的概念
另外,有一疑慮也存在大家心中許久,經濟和永續能夠雙收嗎?
企業該如何維持天平的平衡?Steven說道。「其實核心是創造共享價值(Creating Shared Value),什麼意思?創造利益更佳的商業模式的過程中,又必須對社會及環境問題有幫助,那就是共享價值。永續又叫做Sustainability,可持續發展目標,以這樣的概念來看,企業想持續發展就要兼顧利益面,持續性的投入,而不是一昧的為了永續忽略利益,當你秉持錯誤的理念時,只要一遭遇市場變動會很容易放棄永續目標。」
「還有,企業在看永續議題究竟是以成本的觀點來看,還是投資呢?想想看,如果你今天做一件事選擇用成本概念來看,當然是越低越好;如果當作投資來看,企業老闆肯定願意投注金錢與心力,以獲得更高報酬的機會。所以,把永續從成本轉化成投資概念,只有投資,才能創造價值。」
©將永續看成投資,只有投資,才能創造價值
「大部分的人awareness不足,只用現在的角度去看未來,那當然甚麼都不可能。可是當你用對了方法,其實做不做得到只是時間的快與慢而已。」總歸一句,了解之後才會有行動和理解,或許難就難在於不願意接觸,所以充滿誤解。
如今歐洲國家不斷祭出永續相關條款,要求供應鏈中的每個企業都要落實,但目前仍有許多自行車產業感受不到永續對於經濟的影響力,甚至將其視為假議題,對於傳產來說,永續無疑是一道難題,那麼該如何協助傳產踏入永續,跨出第一小步?下篇,Steven將分享他的「黃金三角理論」,並帶大家探討企業的「恐ESG」現象,以提供企業明確的可遵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