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tting」這個詞對於很多車友來說肯定不陌生,身邊的車友往往在騎乘一段時間後便會分享著Fitting的優點與重要性;或者在當你要入手新車時,店家也會先行建議你去做好Fitting或者Sizing再進行後續的車架與零配件的選擇。確實,不知從何時開始,這樣的觀念已經深植每一位車友的腦海裡,只要通就這一段操作之後就有如打通了任督二脈一樣,不只騎的更快同時也更為舒適,但這真的是這樣嗎?而Fitting真的適用於每一個人嗎?對於這個議題真的值得好好的思考。
©CPS-Cycle Plus Studio
這次很榮幸的能邀請到Cycle Plus Studio (簡稱CPS)首席Fitter黃彥霖Eddie(以下用E替代)來一起認識Fitting;一起來探討Fitting的那不為人知的秘密。畢業於國立中正大學運動與休閒教育研究所的Eddie除了過去擔任國家隊的選手外,更曾任巨大集團的產品開發PM,後續除了擔任三鐵教練一職也拿下無數個Bike Fit認證。而CPS更是與許多知名車手合作,包含地表最強媽媽曾可妡、台東戰神吳之皓、剛加入巴林勝利車隊的杜志濠Sergio等,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來到台中讓Eddie瞧瞧是否有哪些疑難雜症需要調整,可以說是國手御用的Fitter也不為過。
©CPS-Cycle Plus Studio
T:在Fitting前需要做哪些準備呢?
E:首先最需要的就是一台「自己的車」,沒有車就不能做Fitting但如果是Sizing則會有不一樣的儀器,則不一定要有車子。此外,進行Fitting會需要在車上維持1.5至2個小時間的騎乘,就跟一般外騎一樣,因此需要穿著車衣褲與卡鞋前來,否則是無法完成整個流程的。當然,更重要的就是保持一顆輕鬆的心,放心的交給我們就對了。
©CPS-Cycle Plus Studio
T:一個完整的Fitting需要有哪些步驟呢?
E:其實每個Fitter所使用的系統都不太一樣,因此步驟上會稍有不同,以CPS來說,我們使用STT 3DMA即時動態系統,那假如有坐墊相關議題則會使用Gebiomized座墊壓力輔助。大概會花費2.5至3小時的時間。先從詢問騎乘習慣以及有無酸痛的問題開始,接著透過一系列的動作搜集身體資訊,跨高、腳掌長寬以及關節柔軟度等資訊都必須精確的紀錄。接著調整並確認扣片的位置,後最後則是藉由即時動態系統捕捉車友在車上面的踩踏的動作,偵測關節的角度變化並作出座艙、龍頭把手等調整,確保騎士維持最正確舒適的姿勢。過程中也會讓車友持續踩踏,反覆的偵測並搜集資訊搭配騎士的體感回饋,這樣一來才能達到Fitting的效用。
Fitting整個流程就像是個顧問一般,為每一位車友找出最適合的騎乘姿勢與座艙
T:什麼人適合Fitting呢?
E: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應該是說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需要Fitting,但如果你想要讓自己在騎乘上騎的更順暢同時又能避免運動傷害,那麽你肯定會需要進行Fitting,反之如果你單純只是要休閒騎,假日偶爾騎個河濱喝咖啡吃美食,那麼Fitting對你來說意義就不大。對很多人來說Fitting不單只是提升騎乘效率,更多的則是協助車友們找出正確的騎乘方式,從中也能更了解自身的身體構造,分辨出優勢以及劣勢,同時針對問題去改善這樣一來才能騎的更久。或許可以這麼說,Fitting對每一位車友而言就像是一個顧問。
©CPS-Cycle Plus Studio
T:什麼時候該做Fitting呢?
E:這個沒有一個一定的時間,因為測量的是人體而非機器,隨著訓練種類以及騎乘方式不同,身體都會出現細微的變化,而這樣的變化在累積一段時間之後會以酸痛或不適感呈現,這時候就可以考慮做Fitting,在換車前也建議先進行Fitting能先了解身體的密碼,每種車款在尺寸上都略有差異,包含適合的把寬龍頭長度等都不大相同,假如收到後才發現尺寸不合,那麼除了忍氣吞聲外就只能捶心肝了。不過要特別強調,做完Fitting後需要一兩週的時間去感受後續也須要做調整,因此千萬別在比賽前一天才做Fitting。
©CPS-Cycle Plus Studio
Fitting對於騎車的人來說可以說不是必要,但在騎車生涯中肯定會是不可錯過的一環。哪天當你在約騎之中總感覺有些不對勁,除了換車的選擇之外不妨趁機讓專業的Fitter為你診斷,或許就這樣避免了不可挽回的運動傷害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