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事

邁向菁英選手的跳板?從選手看單車電競未來發展

第三屆風之翼正式落幕 恭喜張瀚允奪冠


發布時間:Jan 16,2023 18:00 作者: Tim

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對於每一位騎士來說不僅在器材上有了優化,甚至連騎乘的方式都因此而受惠,而室內訓練台正是最好的案例。過去,一個雨天就足以打消我們外騎的念頭,更別說那突如其來的寒流。然而,隨著訓練台的盛行並搭配多樣化的軟體,讓我們突破了空間與時間的束縛,隨時隨地都能享受騎乘的樂趣。

室內訓練台的出現 讓騎乘不再受到時間與空間的限制

舉凡像是Zwfit、Rouvy、Whiizu等軟體改變我了我們的騎乘方式,透過虛擬實境讓騎士能完美的複製外騎,也如同許多RPG電玩遊戲可以累積經驗值,隨著等級提升能選擇車款或是購買特色的車衣褲等,為室內騎乘增添了不少樂趣。如今室內騎乘以深入你我的生活中,不論在什麼時候上線,總是能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車友正在奮力的騎乘著,也因此延伸出專屬的競賽,甚至成為職業車隊遴選新隊員的關鍵。由Zwfit所打造的Academy過去這三年來與Alpecin-Deceuninck以及Canyon SRAM車隊合作從全世界發掘頗具潛力的新隊員並加以培養。而去年在環西賽場上攻下兩個登山站,今年開季就奪下澳洲國家ITT冠軍的Jay Vine就是最佳的例子。

訓練台搭配各式軟體,讓虛擬騎乘有著更多不同的樂趣

台灣,作為單車產業鏈重要的一環,在訓練台與虛擬騎乘軟體的開發也積極的投入,不僅如此更是舉辦了一系列的競賽,讓更多車友能體驗線上騎乘的樂趣。於上週六剛結束由Whiizu所舉辦的「第三屆風之翼電競賽」再次為台灣的單車電競賽事創下了全新的里程碑,除了國高中生精彩的競賽外,重頭戲菁英男子組經過海選後,由吳之皓、張瀚允、黃文忠以及呂靖等6位選手在經典的西進武嶺賽段上為各位上演了刺激萬分的廝殺戲碼,最後由來自南寶樹脂車隊的張瀚允以40分鐘均推5的驚人表現奪下冠軍,吳之皓則是以3分鐘的些微差距拿下亞軍,後來居上的黃文忠則是搶下季軍。

展開雙臂迎接冠軍的張瀚允,以超過40分鐘推力5的驚人成績完成賽事

冠軍張瀚允分享到,對於這次的賽事在事前做足了準備,因為決賽屬於純爬坡賽事,利用ZWFIT的Road to Sky作為模擬以適應比賽節奏並制定相應的策略。比賽過程功率盡可能保持在Zone 4-Zone5下限,進可攻退可守,邊騎邊觀察其他對手,比起過去開賽就出盡全力,這樣的方式比長爬坡比較流暢。

整場穩定配速 展現了張瀚允在單車電競上無與倫比的電競實力

目前效力於Bryton Racing Teaam的台東戰神吳之皓在賽後表示,雖然不是第一參與電競賽事,心裡很清楚知道將會是一場硬戰,尤其路線選在翠峰到武嶺這個區間,體感上比外騎來的更為辛苦,中間似乎一度都有高原反應。但也不得不說瀚允在電競這塊真的很用心,到最後都無法追上他,期待他在未來有更好的表現。

Bryton Racing Team的吳之皓表示 室內騎乘的體感比起外騎更為痛苦,也恭喜張瀚允拿下勝利

後來居上的黃文忠充分了展現了職業選手的實力,賽後也表示對有這樣的比賽感到非常新鮮,不僅有高額的獎金而且前預賽都在線上,不需要特地移動到比賽地點進行比賽,這樣的便利性讓更多有興趣的人可以一起加入挑戰。雖然現在不是賽季,狀態也沒有到位,能拿到獎金已經非常滿足,特別感謝主辦單位的推廣和用心,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線上賽事能持續舉辦。

後來居上的黃文忠在最後奪下季軍的佳績

以些微差距居於第四的呂靖投身於室內騎乘已有非常長的一段時間,以最少的時間達到最大的效率對於身為父親的他來說是再好不過。剛好有幸參與這樣的賽事,縱使距離較遠但也希望透過比賽與車友們相互切磋,進而更加瞭解自身的騎乘狀態,如同網友相見般且並肩騎行這種感覺比實際外騎被海放感覺更好。

以些微差距居於第四的呂靖表示 線上騎乘是我們這些業餘車手的最佳夥伴

單車電競比賽無需控車,不確定因素也較少,雖然技術要求相對低,但反過來說就是更加注重體能上的要求。電競的比賽節奏很快,選手在相對安全的情況下更能全力輸出,也許目前各家軟體的演算法還不太相同,但電競給了許多選手不同的舞台。包含鐵人三項中、長跑、划船、溜冰、直排輪等等世界級選手皆會參與其中,透過訓練台來鍛鍊自己的體能,同時享受單車電競的趣味性。相信隨著科技的優化與更多人的投入,台灣在單車電競上不論是硬體還是軟體在不久的將來都能有著更大的成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