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是景氣逆風的一年,去年底巨大貸款展延絕對不是業界唯一,甚至可以說是冰山一角,全球景氣尚未走出寒冬,終端消費買氣萎靡,以外銷為主的自行車產業要走出陰霾,恐怕還需要一段時間。
訂單大減,企業減少投資、停止擴廠徵才,保守再保守,是大部分業者明年的策略。上週,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孫明德主任針對2023年經濟趨勢與產業展望開講,許多產業先進共襄盛舉,且孫明德擅長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講解數據,兩小時的演講深入淺出,著實精彩!
2023景氣逆風,Q1的策略便是保守再保守
「任何數據本身沒有意義,需要經過分解、比較,才有意義」孫明德主任接續說道,只要物價漲幅超過2%,就跟人類體溫超過38度一樣,可稱作發燒。美國目前處於高燒狀態,歐洲也不惶多讓,只有中國目前物價上漲率仍低,主因可能是解封解的較慢,預估接下來的物價也將暴衝。
美國會發燒其實隱含了多種原因,需要好幾種的藥才能緩解。孫明德分享道,目前美國人的生活面臨極大壓力,雖說就業率表現良好,對他們來說找到一份工作不是難事,但人民賺到的錢無法買到與過去相同質量的產品,這就是通膨的可怕所在,一步一步的侵蝕日常生活。
美國發高燒(通膨),該吃什麼藥緩解?
中國問題圍繞在封鎖及政局,歐洲則是能源危機,美國不外乎就是通膨,那距離我們更近的日本呢?為何孫明德說日本看起來還會繼續失落下去呢?
失落的日本,政府補助治標不治本
「現在的消費者對於產品的要求已經變成『堪用』就好,因為科技的變化太過快速,三五年之後就會有新功能出現,因此強調『耐用』的日本產品就變得不再吃香,擅長的家電、鐘錶、機械等產業慢慢面臨挑戰。去年十月,日本政府花了約12.2兆補貼人民汽油、用電等民生需求,但對日本的國家發展而言,這無法解決根本問題。」日圓持續貶值,日本投資人不願意投資自己,反而不斷地將辛苦賺的錢投資海外,造成金錢不斷外流,日本的企業根基難以成長茁壯。
失落的日本,長遠問題是國內企業根基難以茁壯
看回台灣,全球自行車產業正面臨高庫存壓力,多數業者也看壞今年景氣,但筆者聽完孫明德主任的分享,更加相信「市場一直都在,只是重新分配」的真理。今年台灣的外銷雖被預測不如去年,但內需仍扮演很重要的關鍵,內需消費若能回升,將會成為台灣今年的一絲曙光。有提前準備好軍火庫的企業,定能在低成長、中通膨的經濟市場中找到利基,撐過這場黑暗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