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荷蘭政府交通研究所(KiM)統計,2020 年荷蘭自行車多達 2290 萬輛,而大量的自行車也代表著需要妥善規劃停車空間,才能避免車子失竊、街容混亂與影響交通。
位於水下的自行車停車場© AISTE RAKAUSKAITE PHOTOGRAPHY
2018年,建築公司 Wurck標下了阿姆斯特丹市議會的案子,在阿姆斯特丹中央車站旁設計並建造水下自行車停車場,耗時四年多、耗資6000 萬歐元(約台幣20.8億元),2023年這座名為「stationsplein」(站前廣場)的停車場正式啟用,不只能容納6300 輛私人自行車和 700 輛共享自行車,還設有修車店,更從裡到外都呈現融合當地景色與城市歷史文化的優雅美學,可說是「中看又中用」的公共設施。
牽著自行車搭手扶梯到地面上的中央車站©Thomas Ricker / The Verge
自動化提升效率
車站24小時開放且全年無休,停車前 24 小時免費,之後每天收費 1.35 歐元(約台幣47元),入口標示了剩餘的車位數,並設有自動化收費系統,自行車騎士們能使用交通卡通過電子門,並沿著彎曲的路線快速移動,不想刷卡的話,也可以在車上直接裝載含有晶片的標籤,能夠自動扣款。
也提供共享單車租借服務©Thomas Ricker / The Verge
向水致敬 從裡到外都漂亮
停車場建築內部光滑亮白,浸沒在運河水面下九公尺處,透過六部電扶梯和阿姆斯特丹的地鐵與鐵路系統相連,能快速通往地鐵站與火車站,亦是世界上第一個水下停放自行車又能串聯大眾運輸的空間。
為了讓水下設施也能明亮又吸睛地延伸到地表,周遭其他的翻新工程也在同步進行。Wurck 共同創辦人Oriol Casas Cancer 解釋:「自行車停車場是大型計劃案的一部分,這個計畫正在改造翻新車站周遭的整個區域。改造的關鍵是通過增加水量來重新定義公共空間。」
由粗糙石料和混凝土構成的入口處是一座寬敞的大廳,大廳裡有光滑的白色蘑菇柱,蘑菇柱構成了自行車停車位的結構,並由模擬水下天窗的風格燈具照明。
Wurck 選擇這種對比鮮明的設計,是為了呈現牡蠣打開崎嶇黯沉的殼、露出其純潔輕盈的內部的感覺,Cancer補充:「這些設計是對水的致敬,所有線條造型都是流動的,牆壁、柱子、樓梯和玻璃牆都是彎曲的。」
天窗的圖樣也是亮點©Thomas Ricker / The Verge
融合城市意象 溫馨不冰冷
停車場的牆面與阿姆斯特丹博物館合作,創作不同時代的阿姆斯特丹地圖,這些地圖由無數張照片和繪畫組成,遠看近看皆充滿了巧思;另外,由於停車場位於地表下,建築公司設計時特別導入了日光並使用明亮的材料,期望給每一位使用者帶來愉快和溫馨的感覺,進而增加使用率。
有網友表示,對小孩子來說,進到這樣的停車場就像是穿越到了未來世界一樣有趣,也有許多其他國家的網友表示羨慕荷蘭如此重視自行車騎士們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