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

Made by Taiwan, 「由台製造」未來將取代「台灣製造」


發布時間:Sep 17,2023 18:00 作者: 單車時代

聯華神通集團董事長苗豐強是台灣最早期的矽谷海歸。當年受十大建設感召回國,如今旗下事業橫跨傳產與科技產業,地理範疇遍及全球,甚至包括在紐約證交所上市的新聚思。

他領導下的工業總會,第一年白皮書就讓人耳目一新,但其中一個建言卻頗為復古 — 重新打造亞太營運中心;這個台灣90年代的重大經濟政策,早已被鎖進許多人的記憶抽屜生灰塵了。但苗豐強強力主張,台灣應該重新思考這個問題:
 

理由一:2018川普關稅戰開啟的返台投資潮,已造成台灣五缺難題,資源有限,不可能無止盡。
 

理由二:供應鏈追求分散風險,台商再往外投資不可免。
 

理由三:對比於上世紀的不成熟,現在從製造、技術、金融及供應鏈的垂直整合與水平整合,均已成形。


苗豐強董事長在接受《天下雜誌》專訪時提出「台灣企業應該以Made by Taiwan,而非Made in Taiwan來做目標」

台灣製鞋業就是Made by Taiwan的典型案例,大廠們在台灣的廠區都不大,但都有三個國家以外的工廠,運用台灣資本市場、資金、人才與研發維持競爭力。

過去台灣工具機行業出口大程度依賴中國市場,這兩年受到疫情封控及不穩定的政經因素導致出口大幅衰退,更嚴峻的是中國機床市場也漸漸成熟,開始在國內外市場以更低廉價格衝擊台灣品牌市占率,未來市場定位將受到嚴重挑戰。


有零組件廠商說,這波低潮逼他們思考如何整頓生產線,希望能找到協力廠商分工合作「垂直整合」,原因是在台灣養產線成本越來越高,很難面對景氣波動。


這波景氣已經看壞到明年下半年,市場淘汰早已經開始了。

Hashta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