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時2023臺灣盃國際自由車場地經典賽在台中圓滿落幕,車友們會發現自行車賽事有許多賽制,使用的車型有所不同、選手們所需具備的策略也不同,這正是自行車運動的魅力之一!雖說自行車的發源地是歐洲,但今天要介紹的「競輪賽」其實是源自日本。
競輪賽示意圖
基本介紹
競輪賽(Keirin/ケイリン ,又稱凱林賽 ) 字面意思是「循環賽車」 ,是一項集體起跑的場地自行車賽事,由 6 至 9 名車手同時參加,車手們以抽籤決定起始位置,直線排列在配速車(可能是機車、電動自行車等機動車輛)後方。
參賽車手在配速車帶領下完成一定圈數之後,會在距離終點前600-700公尺左右進行終點衝刺,以2020年全國自由車場地錦標賽的競輪賽舉例,臺中市自由車場賽道全長333.3公尺,機車領騎加速2.5圈後離場,剩下2.5圈便是車手們之間的競速。
競輪賽和其他場地賽一樣使用單速車,沒有變速器和煞車,考驗著選手們齒比的選擇、騎行技巧與迴轉數;競輪賽抽籤的起始位置不代表絕對的優勢,排在後方的車手也可能會因為風阻比較小而保留較多的體力,開始競速時更能夠爆發衝刺。
競輪車比賽分為多回合,在奧運中也存在著「復活賽」的機制,讓原本被淘汰的車手們有機會敗部復活!
歷史淵源與發展
關於競輪賽最早的紀錄源自於1948 年。日本政府為了籌集地方自治團體的戰後重建費用和發展自行車產業,通過了《自行車競賽法》,在第三屆國體會場「福岡縣小倉市小倉賽車場」首次舉辦了自行車競賽,透過賭博吸引資金,而競輪賽也是繼賽馬後第二項被日本政府公共管理的博彩活動。
二戰時,小倉市遭到美軍轟炸,死傷慘重亟需重建,1948年的競輪賽事吸引了超過五萬名觀眾、賭注總計1973萬日圓,如此熱烈的反響讓各地積極舉辦競輪賽事,更促成競輪運動的蓬勃發展。
1980年代後,UCI引入競輪賽制,2000年澳洲雪梨奧運將競輪列入正式比賽項目,2012年倫敦奧運更增設了女子競輪。
日本的現況
根據2019年的調查,日本職業競輪選手多達2,300名,更有專門的競輪訓練學校栽培人才。
日本全國各地有超過40間競輪場,幾乎每天都有競輪比賽舉辦,每年約有 5,700 萬觀眾觀看比賽、賭注總額超過 1.15 兆日圓;除了發源地日本,競輪在韓國也很受歡迎。
競輪的賭注形式和賽馬很類似,「KEIRIN.JP」的註冊車手總數約有3800人,根據比賽表現被分為S級和A級,觀眾在下注前可以看到每位車手的背景、血型、星座、大腿尺寸以及起始位置和賽季狀態等詳盡資訊。
有趣的一點是,由於對於日本車手來說,國內競輪賽事利潤豐厚且能帶來很大的榮譽聲量,因此他們不太會積極爭奪國際競輪賽的名次。下回去日本旅遊時,車友們也可以留意競輪賽事的消息,說不定會發現意想不到的趣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