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巫帛宏:退休的那天即將到來

車手日誌:從胖「嘟嘟」苦練到衝刺大將


發布時間:Apr 28,2012 0:00 作者: 愛輪氏

 

巫帛宏:車齡 16年,擔任 8年公路車及場地車雙棲國手。小六時剛始練車,1年後展露頭角參加第一場全國中等學校自行車賽就拿下兩面金牌(1公里、3公里個人計時賽)。他被公認為是最受台灣體育界栽培的車手、勇奪 2008亞錦賽金牌,今年即將退出車壇。

 

巫帛宏
Profile

所屬車隊

申騰美利達車隊

生日

1985/6/22

身高/體重

174/76(最適賽事體重72公斤)

血型

B

出生地

高雄市

學歷

台灣體育大學競技運動學系

興趣

逛街、唱歌

未接觸單車前的運動

任何戶外運動

偏好的騎乘地型

丘陵、繞圈賽

最得意的事

2008亞洲錦標賽全能賽金牌

戰駒簡介

MERIDA Reacto Team-20

 

4屆環法衝刺王 Sean Kelly:「對優秀的車手而言,24小時中每分每秒都是訓練,忙著騎車、吃飯、休息」 

 

這天愛輪氏到國家訓練中心採訪巫帛宏,正值國訓餐廳每週的西餐日,牛排、PIZZA、蛋糕等高熱量、肥滋滋吃到飽,但也有生菜沙拉、瘦肉、水果等健康食物。在國訓中心不僅要鍛練身體,更要培養合宜的膳食選擇。許多優秀選手都栽在飲食不當,練得多、吃到爆、胖得快的減肥人生。

 

 

於國訓中心的午餐,國訓西餐日

 於國訓中心的午餐,國訓西餐日

 

 

國訓中心一日縮時剪影
06:30 起床
07:00 早餐
09:00 重量訓練或公路訓練 (約 80公里)
12:00 午餐
14:00 公路訓練 (約 150公里)
18:00 沖澡、整理
18:30 晚餐
19:00 個人時間
21:00 休息
 
巫帛宏生長於幸福小康的家庭,父母親為了支持家宏 (哥)與帛宏勇敢追求單車夢,全家從高雄市區搬遷到楠梓區,為的就是讓兄弟倆就近在楠梓自行車場練車。
 
進到車隊的前半年蹲馬步沒碰車
巫帛宏五短可愛的身材綽號「嘟嘟」,見到哥哥騎著單車意氣風發,興起加入車隊的念頭。車隊中幾乎都是國、高中生,加入前半年,楊東蓁教練開出自主訓練菜單,要帛宏下課後自行到體育場跑步、練基礎體能,完全不碰車也沒車碰。教練帶著車隊到外面團騎訓練,只留下他一人在體育場上放牛吃草。半年後,他接手生平第一台練習車:美利達 12速鋁合金公路車,採用復古的下管變速,車隊資源有限,帛宏與另外 2位車手輪流練騎;這部車子半新不舊,但教練吩咐他們要愛惜器材,時時為愛駒保養上粧。
 
我相信後天的努力可以改變命運
巫帛宏自述先天體質不好,靠著後天苦拚硬練才漸入佳境。
國中時他的體能承受不住楊教練所開的高強度課表,有好多次他練完就暈倒,教練拿著氧氣瓶在旁邊待命。一次次的努力下,他在加入車隊的隔年後,拿下全國中等學校自行車賽兩面金牌。
 
興奮的踏上公路車,不是上路,而是在滾筒上當老鼠。
當時我不敢騎滾筒、怕跌倒。嚴苛的學長冷冷一句「騎快點,就不會摔了。」帛宏在講求學長制的環境下認真練習。第一次的公路團練也令他受挫,只是跟車,不輪車,都差點騎不完...帛宏回憶起那段由高雄至旗山約 60公里的路程騎的很痛苦。
 
那是公路與場地雙修的時代
繞行在封閉碗型的自行車場地應該很安全吧!事實是,帛宏的第一次摔車就在楠梓車場。
當時與同期隊友共 3人騎行場地,看到高達 40度的彎道斜坡心裡想著「如何安然通過不摔車。」通過彎道斜坡的奧義在於保持高速,但當時其中一名隊友在外側彎道放慢速度,重心不穩而滑倒,「我們 3人就像疊羅漢般摔在一起。」起身後的第一件事,帛宏先觀察車子是否損壞再看自己是否摔傷破皮。教練嚴酷執教、選手戰戰兢兢。
 
進入車隊的初衷,只想領先同輩超越哥哥
運動員除了體力上的一決高下,選手之間為了爭奪出場機會也搞小團體大亂鬥。
選手是否能下場,除了實力佳也要擅長人際關係,兩者都欠缺的註定當板凳車手。帛宏說道:「比賽 16年中我從未當過板凳車手,我不想眼睜睜看別人在場上飛馳。為了讓體力突飛猛進,除了跟車隊的例行練車,晚餐後我自行加碼踩滾筒、練體能。」曾有一段時間帛宏的高訓練量導致過度訓練,愈騎愈虛。教練下達 1週的禁車令讓他的身體逐漸恢復。
 
國訓大樓前的標語牆

 國訓大樓前的標語牆

 
當上隊長試圖凝聚團隊向心力
學弟胡哲瑋與巫帛宏一同練車、征戰長達 5年,哲瑋對於擔任隊長的巫帛宏的第一印象為難以親近、頗有隊長威嚴。直到兩人同為國訓中心室友,經過朝夕相處後哲瑋才知道巫帛宏為何在團隊中武裝自我,表現強勢。
巫帛宏覺得當隊長最重要就是在凝聚團隊的向心力、激發車隊的戰鬥力。但不騎車卸下隊長身份的他,卻又極為照顧後進晚輩。
 
國訓宿舍,巫帛宏與胡哲瑋整裝待發

 國訓宿舍,巫帛宏與胡哲瑋整裝待發

巫帛宏(右)與胡哲瑋(左)

 巫帛宏(右)與胡哲瑋(左)

 
對手只在賽道上,朋友是無處不在
騎車不僅看實力,車品也很重要。中華民國自由車協會的資深同仁表示:「2007年我帶隊巫帛宏及馮俊凱參加亞錦賽,賽前帛宏告知教練當天體能狀況未達巔峰,巫帛宏於是一路掩護阿凱,阿凱也爭氣的摘下個人首面亞錦賽金牌。隔年,巫帛宏也取得亞錦賽場地全能項目金牌。巫帛宏懂得成人之美,大將之風。」
 
台灣的競技單車運動因地緣政治而衍生派系,掌門人互看不對眼,選手間私底下則交情甚好。例如巫帛宏最欽佩的台灣車手是曾為大學室友的李偉誠。巫帛宏認為李偉誠是非分明、對目標堅持到底,擁有高度自主能力。
 
巫帛宏:「我出生就跟書本不投緣,練車苦,但不練…我還能做甚麼?」
 
巫帛宏也曾流連於大學生多彩多姿的生活,跟著同學高歌歡唱,通宵玩樂。曾經玩到太累而蹺課;練車卻是每次必到。他說:「大學時印象中曾玩到凌晨 5點,早上 6點多一樣跟著晨練。」不禁令人讚嘆體育選手對於運動訓練的堅持,另一方面,是否選手也因為休息不足而使成績停滯不前?甚至訓練、比賽時,騎車晃神而導致摔傷。
 
延畢的 5年大學生活,巫帛宏有超過 3年的時間在國訓中心度過,還曾到瑞士 WCC、法國、澳洲、日本ACC等進行移地訓練。
巫帛宏在大學時期將所有心力投入於單車,過慣了吃飯、練車、睡覺的規律單純,沒花太多心力在進修專業技能,即使多次到海外征戰、短期移地訓練,他最遺憾的仍是英文能力有待加強。
帛宏也曾到法國參加俱樂部所舉辦的地方性車賽,難以啟齒的表示法國單車俱樂部的競賽水準跟台灣的國手選拔有的拼。
 
老兵退役後,誰是接班人?
申騰美利達車隊中耳熟能詳的選手大致為:巫帛宏、黃信華、廖國龍,其餘的新生代車手仍與車隊學長有一段落差,究其原因:
1.教練調兵遣將仍偏好一軍,難上賽道的二兵仍是板凳車手,小兵缺乏磨鍊機會難以提升實力。
2.新生代難有機會參加國際賽事,在控車技巧及集團經驗上稍嫌薄弱。
3.部份車手選擇加入車隊的原因是逃避學業,練車有藉口免上課還有機會升大學。練車態度不夠積極。
 
 
自 2011年,母親再三勸告巫帛宏該退下運動員生涯去找份工作,他也多次說過要退出車壇,今年終於下定決心以取得奧運資格為生涯轉捩點。4月份的澳洲墨爾本世錦賽表現不如預期,無法取得奧運門票,是否該退出車壇的答案更明顯了。當你下回見到巫帛宏參加市民組,請別驚訝。
 
愛輪氏問道:馮俊凱是台灣一哥,那你如何定位自己?
巫帛宏回答:我可以在國際賽事中表現得更好。我很佩服阿凱的鬥志與拚勁,但我也有信心能在短距離衝刺項目超越阿凱。「不久前我的競賽心態改變了,以前是被比賽玩,現在是玩比賽。車界栽培我到世界各地比賽、移地訓練、靠著優秀的運動成績也讓我進入大學殿堂。我在單車上得到太多了、滿足了,即使明天退出車壇也毫無眷戀。」巫帛宏在運動場上意氣風發,但下車之後的人生卻缺乏專業技能,所以他計畫再攻讀碩士,以他在車壇的名氣,要在車界找份差活不太難。
 
下車後的巫帛宏,我們拭目以待!
 

巫帛宏單車簡歷

1996

加入高雄市自行車隊

2001

第一屆青少年太平洋自行車賽7金

2002

泰國曼谷亞洲錦標賽青年組1銀1銅

2003

韓國亞洲錦標賽青男1金2銀

2005

澳洲阿拉夫拉運動會4金1銀、全國運動會1金4銀1銅

2006

杜哈亞運領先計分賽第六、美式接力第五

2007

環台賽台北市站第二名、全國運動會2金3銀

2008

日本奈良亞洲錦標賽場地全能金牌、泰國亞洲盃3金

2009

全國錦標賽1金4銀、日本亞洲盃美式接力第二名

2010

全國錦標賽團隊競速第一名、亞洲盃(北海道)場地4公里團隊第二名

2011

亞洲盃自行車賽(泰國)全能賽第二、全國運動會1金3銀

2012

環台賽(UCI 2.1)台北市站第二名

 

透視生活的下一位:林寰澤

 

更多照片:
Hashta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