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日經中文網一篇研究報導指出「中國經濟放緩導致全球製造業利潤降9%」,文中提到,FED升息降通膨之路已經看到盡頭,讓美國很多大型科技企業逐漸復甦,與消費市場正相關的網路廣告市場也漸漸有起色,但根據Quick FactSet的研究數據,統計美日歐中等1.3萬多家主要上市企業,在2023年7~9月的利潤表現,比去年同期下降了9%。
中國的經濟失速是造成利潤下滑的主因,過去的「世界工廠」如今在智慧型手機生產及自動化設備投資上表現低迷,讓工業之母的工具機、工廠自動化設備整體訂單下滑至少30~40%。
除了經濟因素,近年流行的直播賣貨也大大影響電商營業額。
剛結束的雙11購物節未如預期帶動消費市場,大型電商阿里巴巴、京東都和去年一樣選擇將數字蓋牌;綜觀各項因素,「沒錢消費」還是最大原因,整體經濟狀況讓中國消費者對價格更敏感,官方數據更顯示通縮還沒結束。
對製造業來說,這是一場適者生存的馬拉松,要在這一場馬拉松存活的關鍵就是提升企業價值,透過「品牌差異化」創造利潤。
也許本土咖啡龍頭-路易莎的品牌之路可以給製造業夥伴帶來一些靈感:
路易莎17年來經歷各種品牌轉型考驗,目的就是為了與市場區隔。
路易莎是台灣本土咖啡廳品牌,在台灣門市數量有560家,跟星巴克Starbucks不相上下;17年前路易莎為了走出市場區隔,選擇平價策略,門市大多為5坪左右的外帶小店,也成功吸引了小資上班族群。
策略成功後,再逐漸將小坪數店面擴大為30~40坪的大店面,而為了與老牌咖啡廳的中老年客群做區隔,選址策略選在大學、高中校園附近,還設置很多插座,慢慢建立起K書中心的品牌形象,甚至提供高投報率的加盟條件,讓門市數量在短短的十年間,從不到50間成長到560間。
重點來了,路易莎有著跟星巴克不相上下的門市數量,但營業額卻只有星巴克的3成!
「學生客群」、「K書中心」這些消費者對路易莎的印記及「大量加盟」帶來的門市參差不齊副作用,都變成路易莎沒辦法提升客單價的硬傷。
路易莎創辦人: 「我們品牌發展到這階段,需要的不是加法,而是減法。」
減法第一步先整頓門市,減少加盟優先考慮直營店,並鼓勵優秀員工出來創業當店長,提升門市品質。
減法第二步重新設計風格,過去路易莎橘黑風格門市,逐漸轉型灰白簡約色系,說也奇怪,同個地址同個菜單,換風格的門市平均營收居然提升了25%。
減法第三步縮減菜單長度、調整咖啡售價,集中銷售最受歡迎的品項,也減少員工做錯餐點機率,再引進升級版手沖咖啡提高咖啡單價。
整頓、改裝門市並精簡餐點再引進高級手沖咖啡,目的就是為了「提高質感」,去吸引消費力更高的白領族群;2023年第一季也成功把營業額拉高到5.6億元,創下歷史新高,持續靠著不斷改變的市場策略,在紅海市場中創造新的利潤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