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對於歐洲車友來說別有一番意義,正值初春之際,微涼的天氣配上和煦的陽光,相較於寒冷3月更適合踏出戶外享受外騎的樂趣,不論是蜿蜒的鄉間小徑還是經典的大山路段都有滿滿的人潮。正因如此,每年的春季古典賽吸引著數車友們前往觀賞,環法蘭德斯、米蘭-聖雷墨、列日-巴斯通-列日以及剛結束的巴黎-魯貝。雖然只是單日賽,但那刁鑽的路線以及毫無人道的石板路面,加上眾星雲集的陣容,讓這四場的關注度不亞於三大賽。
©Flanders Classic
其中又以巴黎魯貝最廣為人知,沒有陡峭的山坡,沒有考驗膽識的急彎下坡,然而等待在選手前方的是泥濘以及毫無人道的石板路面。在長達260公里的賽程裡頭,將近4分之1的路段是崎嶇且凹凸不平的,在春雨的滋潤下更是濕滑難行,機械故障、摔車等極為頻繁。因此這場賽事更是有著「北方地獄」之稱,讓選手們又愛又恨。
©Paris Roubaix Official Website
來自荷蘭的巨星Mathieu van der Poel ( MVDP)在今年的巴黎魯貝上以均速47km/hr破紀錄的成績蟬聯冠軍,隊友Philipsen同樣在最後衝刺力克Pederson拿下第二的佳績。即使是未能站上頒獎台的選手們,也同樣的突破過往的完賽時間,能有這樣的呈現除了功率訓練的普及化之外,在使用的器材上也有著不少的升級。這次就跟著小編的腳步,一起深入巴黎魯貝,看看眾車隊準備哪些黑科技來面對這場世紀之戰。
©Paris Roubaix Official Webiste
寬胎、低胎壓已成標配
仔細研究現場的車款,不難發現清一色為空力車,Trek Madone, Canyon Aeroad, Cervelo S5等比比皆是,在這樣全平路的賽段內,相較於重量更關注於整體的空力性。而為了應對顛頗的石板路面,舒適度更是不可忽略,32mm的寬胎以及低胎壓不僅能減少路面的震動,同時高速行駛於石板路時也能有更高的容錯率,大幅度減少摔車事故的發生(雖然還是不少人摔到懷疑人生就是了)。
©MoviStar Team
OSTRO Gravel車架
除了空力車之外,才剛拿下環台賽黃衫殊榮的Israel Premiere Tech在本次的巴黎魯貝首次選擇FACTOR旗下Gravel車款OSTRO Gravel作為戰駒。這樣的選擇除了能在容納32mm的胎寬下依舊維持優異的空力性能外,根據官方的資料所示,專屬的圓型頭管能有效減緩震動,在後上叉的專利幾何設計也有同樣的效果。先不論最後成績如何,但我想在不久的將來,具有Gravel幾何特色的車架將會在賽場上頻繁出現。
©FACTOR BIKE
Prologo 3D避震把帶
除了外胎之外把帶的選擇在巴黎魯貝上也格外重要,設想看看要在陡峭的路面以高速奔馳5小時以上,每一次震動透過車把經由雙手傳遞全身,這種刻骨銘心的刺痛是每一位選手揮之不去的夢魘。把帶雖然不能完美去除震動,但至少能有效減緩不適感,其中由Prologo所推出的3D把帶在選手中頗受好評。上頭的減壓點設計,不僅能發揮緩衝墊的特性,同時能增加摩擦避免雙手因汗水滑落,對於那些不愛戴手套的選手來說更是一大福音。
©EF Education Pro Cycling
62T 超大單盤系統
單盤系統過去多被使用於Gravel以及MTB車款上,然而隨著SRAM XPLR系統的發展,將單盤也能活用於公路車的變速配置,促使更款廣齒比的誕生,當然也可以減少掉鏈的發生。在沒有長陡坡的巴黎魯貝,小盤幾乎是可有可無,所幸都改成單盤系統,甚至能看到不少車款裝上56T大盤,只要能快上一些犧牲掉迴轉又何妨。不過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還是Ineos所配置的62T大盤,直接把石板路當ITT騎,這款跟碗公一樣大的齒盤先不論性能如何,光帥度就值得給滿分。
©Ineos Grenadiers
今年的巴黎魯貝雖然在MVDP少了些許激情,但綜觀整場賽事依舊非常之精彩,那美如畫的控車技巧;當機立斷的進攻加上滿滿的黑科技,都讓人對於鼓點賽有著不一樣的認知,不免開始期待即將到來的列日-巴斯通-烈日會有怎麼樣的劇情發展。但在這之前,我最想了解MVDP究竟使用哪牌護手霜,才能讓他在騎完這慘無人道的賽事後,依舊能保持雙手完好無傷。
單車競技七大不可思議之一:MVDP不會破皮的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