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

無內胎真的這麼神!? 到底該不該裝


發布時間:Jun 04,2024 18:00 作者: 南台灣Golf R

自2006年Hutchinson和Shimano共同推出無內胎後,那舒適的路感已經征服無數的登山車車友,再加上那極高的容錯率,儼然成為世界級的選手指定配件,成為他們挑戰世界紀錄的最佳夥伴。看看今年的春祭古典賽,從Paris-Nice到北方地獄Paris Roubaix幾乎所有隊伍都換上無內胎系統,在崎嶇的路面以時速40km/hr以上奔馳著,無內胎的特點被發揮的淋漓盡致。

北方地獄Paris Roubaix那崎嶇的路面,沒有無內胎可是會痛苦萬分

確實,仔細研究各大知名輪胎品牌,MAXXIS、Continental、Vittoria、Pirelli、Kenda等在近幾年幾乎將研發重心投入無內胎的開發,伴隨著輪圈框體的優化,如今無內胎在低胎壓時依舊能維持良好的路感回饋。雖說整體價格比起過去的開口胎貴上了一些,但有不少的車友們已經將其列入升級的重點之一。那麼究竟「無內胎」有什麼魅力讓車友們甘願掏出荷包?換上後真的非常有感嗎?還是它真的能完全取代開口胎呢?今天就跟著Golf R一起來聊聊這讓人又愛又恨的酷東西。

首先必須瞭解何謂「無內胎」,其實不難理解,可以視作在沒有內胎的輪圈上充氣的開口胎,不像內胎需要將空氣保持在輪胎內部,這樣的概念最早出現在汽車或摩托車輪胎中。當外胎胎圈完整卡入框溝時會與輪圈形成氣密空間,藉由補胎液在裏頭形成保護膜,除了能避免漏氣之外當面臨穿刺時能快速填補孔洞,維持一定的胎壓直至更換新的外胎。

一秒看懂無內胎究竟是如何運作,氣密度將會是關鍵

功德無量,遠離破胎

也正因如此,無內胎相較於一般的開口胎更不容易發生爆胎,沒有內胎便不會受到外力的擠壓,除非是極大的穿刺否則一般的蛇咬或是爆胎的發生機率可以說是微乎其微。此外,內部的補胎液能在關鍵時刻發揮功效,只要輪圈與外胎氣密性夠好便能放心的享受騎乘,在便利性上可以說是完勝開口胎。

雖說破胎人品成分還是有的,但換上無內胎後至少可以將機率降至最低

更佳且更舒適的路感

正因無內胎系統沒有了內胎,胎壓的選擇上就不需要這麼高,多半落在80至90psi,如果是ZIPP 353 NSW無框构甚至只需要70psi即可(溫馨提醒,過高的胎壓有機率發生爆框的風險,須特別留意)。低胎壓在面對崎嶇的路面時,可以有效地降低震動以此緩解痠麻感,此外,在高速下坡與過彎時由於整體較微軟Q便能放更多的重心在上頭,不僅速度更快安全度也隨之提升不少。

低胎壓賦予騎士更加且更舒適的路感,在崎嶇的路面奔馳將會舒適無比

無內胎的致命缺點

但即使如此,無內胎還是有些不可忽略的缺點,相較於開口胎它的安裝所需要花費的時間更多,畢竟技師需要檢查輪圈與外胎的氣密度是否足夠,在填入補胎液後也需要專用的打氣筒一次性地注入空氣才能將其撐起,假若失敗就必須從頭開始。此外,無內胎系統也需要定期補充補胎液,避免其乾燥後喪失原有的功效,這樣的工程對一般車友來說較為繁雜,必須交由專業的技師操作。

無內胎需要定期補充補胎液,必須由專業的技師操作較為安全

那麼真的有需要更換無內胎嗎?無內胎的路感與防破胎性是絕對的,然而在重量上確實與開口胎沒有太多的差異,部分的車友也表示開口胎在回饋上更為即時,價格也相較便宜一些,究竟哪個比較好並沒有絕對的答案,只要衡量自身的能力以及使用習慣即可。就個人而言在換上無內胎後真的就回不去,相對的荷包也瘦了不少。

無內胎雖然在路感上真的無與倫比,但相對的對於荷包的消耗過於巨大

至於開口胎會不會走路歷史,我想短時間內是不太會發生的。縱使CADEX、Roval等輪組大廠都表明之後只使用無內胎系統,但就目前市場來看使用開口胎的數量還是遠大於無內胎,輪圈的設計也多半可以通用。然而當之後胎寬越來越寬,28C、32C已成為標配,那麼開口胎的存在與否便有著討論的空間,屆時再來做升級也不遲。

CADEX在今年所推出的輪組,標配外胎皆改成無內胎系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