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

殘酷二選一!3D坐墊 V.S. 一般坐墊


發布時間:Dec 12,2024 18:00 作者: 南台灣Golf R

你我都知道坐墊的重要性,畢竟沒有坐墊基本上便無法順利享受騎乘單車的樂趣,而如今伴隨著各大競賽強度的提高,選手們除了對車架與輪組在性能上有著特別的訴求外,對於坐墊其實也特別的講究,並非像你我所認知的,可以坐就好。當然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單車坐墊的材質與構造也得以提升,除了底座材料大不相同外,連同襯墊的材質都得以飛躍性的提升。

選手們除了對車架與輪組在性能上有著特別的訴求外,對於坐墊其實也特別的講究

現今最受車友們愛戴的不外乎是3D列印的坐墊,其頗具獨特的外型更是讓他冠上時尚的代名詞。然而還是有不少騎士對其抱持著好奇的態度,畢竟這樣的設計還是較為前衛,實際的體驗還是端看個人的使用習慣。就實際層面來說,如今World Tour的選手們實際採用3D坐墊的人也較為少數,然而各大品牌卻持續推出相應的款式,這樣看下來是否有些矛盾?究竟一般的坐墊較為實用,亦或是3D坐墊只是一場科技的噱頭?跟著Golf R的腳步來一探究竟。

究竟一般的坐墊較為實用,亦或是3D坐墊只是一場科技的噱頭

首先我們就從騎士最關注的重量說起,同等座弓下3D列印的坐墊會比一般的坐墊來的重了些,兩者相差約莫落在20g至30g左右。雖說這樣的重量對於整體影響並不大,然而在這個重量錙銖必較的時代,能輕一點是一點,在長途騎乘時也能降低身體的負擔。不過現今的製程與材質都有所提升,3D列印坐墊在優化之後重量也隨之降低不少,因此騎士們大可以放心使用。

同等座弓下3D列印的坐墊會比一般的坐墊來的重了些,兩者相差約莫落在20g至30g左右

很多人不知道,3D列印坐墊的蜂巢結構,除了有更好的透氣度之外,支撐力與吸震的程度比起一般坐墊來的更優。正常姿勢騎乘下,除了腿部之外核心肌群也是關鍵,具備更優異支撐力的坐墊能避免卸力的產生,維持核心肌群的發力,同時踩踏的力量也更容易轉為前進的動能。反之一般的坐墊在設計之初主打舒適,因此支撐力會稍微略遜一籌,在挑選上則需多加留意。

3D列印坐墊的蜂巢結構,除了有更好的透氣度之外,支撐力與吸震的程度比起一般坐墊來的更優

此外,3D坐墊獨有的蜂巢結構,相較一般封閉式的坐墊在清潔與保養上更為容易,且皮革的外層再經過長時間的風吹雨打,有極大的機率龜裂、破損,甚至在縫合處都可能發生脫線導致碳纖層過度摩擦會陰部造成嚴重的不適感。因此如今不少騎士在投入單車騎乘一段時間後,便開始積極嘗試3D坐墊,大部分的車友也紛紛表示使用過後就真的回不去了。

3D坐墊獨有的蜂巢結構,相較一般封閉式的坐墊在清潔與保養上更為容易

當然,在價格上兩者還是天壤之別,因此若有預算考量的人其實可以不必選擇3D坐墊,將目標專注在優質的競賽版坐墊即可,像是Sam Marco的Short Fit 2.0、Sell italia SLR都是非常值得入手的款式。

不過,那為什麼3D坐墊在World Tour領域裡還是較不受歡迎呢?除了本身品牌合作的因素之外,還有選手們自身的習慣都佔了關鍵的因素。且一場賽事下來動輒4至5個小時,坐墊不僅需要更好的支撐力,同時也需要更加著墨於舒適性,舉凡Roglic, Pogacar以及MVDP等人皆選擇非3D列印的款式。但無論如何在挑選坐墊時切記一定要進行試乘,縱使某些產品外觀上佔盡優勢,然而究竟能否合適你的臀部,這還得要親自體驗過才能了解其中的奧秘。那麼…你決定好要來張新坐墊了嗎?

坐墊究竟能否合適你的臀部,這還得要親自體驗過才能了解其中的奧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