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2024就來到了尾聲,相較歐美已經進入休賽季,身處亞洲的我們似乎才剛進入賽事的高峰期。仔細打開行事曆不難發現,幾乎所有大拜拜的活動全都集中在這個歲末之際,TBA與TWB北高雙塔、新玉門關、環沖繩等皆是如此。先別說這樣密集高強度賽程對於身體的負荷有多高,光想著來回的交通就足以讓人頭痛了,然而對於台灣單車騎士來說,這些都是為了最後一場收官戰做的準備,沒錯就是今天的主題「戀戀197」。
每年的戀戀197是台灣車友們必備參與的賽事活動之一
相信這場賽事對於台灣的車友們肯定都不陌生,從台東市區出發往花蓮的方向前進,途經東河、水往上流等知名景點,隨後於三仙台隧道折返,最後在登上標誌性的197縣道。全長130公里,超過90%為丘陵賽段,最後的197則為5公里的長緩坡,整體來說難易度並不高,然而它考驗的不只是實力,更多的是技巧以及關鍵時刻的耐力,假若均速來到40km/hr,那麼難易度將更上一層樓。
全長130公里,超過90%為丘陵賽段,最後的197則為5公里的長緩坡,考驗的不只是實力
面對這樣綜合能力的賽事,究竟該如何訓練、器材又該如何挑選才能整路不停腳的順利完賽,又或者甚至能突破過去的PR?這一次就跟著Golf R的腳步一起來好好的聊聊備戰戀戀197的訣竅。(以下為個人經驗,僅作為參考用)
130公里的賽程,按照菁英組的速度,完賽時間多半落在3小時至3小時半左右,順風均速最高可達45km/hr,即使在逆風段甚至也能飆出40km/hr,可見得集團的強度是非常高的,尤其不少緩坡丘陵藏於賽道中,及其考驗選手們的間歇能力。這與武嶺、KOM等爬坡賽事著重的長途有氧有些微的不同,想要撐過連番的瞬間瓦數轟炸,尤其是三仙台橋上至補給區的這一段,多半會有著長達1至1分鐘半的無氧輸出,沒跟上便會開始享受東海岸的海景。因此建議可在V02 MAX的課表上可以增加多一點比例以此來提高自身的疲勞耐受度,除了室內課表外,外騎時也能挑選丘陵較多路段來進行模擬。
197的賽段有著不少的短緩坡,需加強自身的VO2 MAX能力才能應對突來的加壓
假若你的目標不是爭奪獎牌而是順利完賽,那麼除了上述的訓練內容外,更需要的是學會如何跟車。這聽起來似乎有點荒唐,畢竟都已經騎車多年還有誰不會跟團呢?抱歉,這還真的不少。完美的跟車必須有著絕佳的控車技巧,同時要與身旁的人維持恰當的距離,不時會有輕微的肢體碰撞加上集團的高速行進,不習慣在人山人海中騎車的車友肯定會覺得窒礙難行。因此這邊特別建議可以在日常的約騎中開始嘗試團騎,讓身體與頭腦能習慣這樣的氛圍,避免正賽時一個疏忽就只能目送他人離去。
除了上述的訓練內容外,更需要的是學會如何跟車,讓身體與頭腦能習慣這樣的氛圍
如果你有著不俗的間歇能力,同時又具備良好的跟車技巧,那麼最後就是剩下的縣道197總長5公里爬坡段。雖說是爬坡但嚴格說起來還是比較趨向於丘陵,前2公里較為陡峭,後半則為起伏地形。就正常來看這條路其實不難,然而當你高速騎乘了將近120公里,在面對這樣的路線可就不能輕忽。除了入坡前要足補給外,CP5的訓練將會發揮意想不到的作用,此外也建議可以善用齒比的切換來避免抽筋的發生。當然對於腿力飽滿的人來說,在這裡不用懷疑整路大對大一路催到緊繃準沒錯,反正忍一下就過去,是吧?
最後縣道197總長5公里爬坡段將會是本次賽事最困難之處,CP5絕對是必須著重的項目
最後再來聊聊器材的準備,首先197與爬坡賽不同,相較於輕量化更需著重於空力。因此車款的選擇可以以空力或全能車為主,GIANT Propel、SPECIALIZED SL8、ORBEA ORCA AERO、FACTRO OSTRO等都是不錯的選擇。至於輪組的部分則可以挑選45mm至60mm的高框板輪來增加整體的空力性能,值得注意的是前變,建議可以選擇52/34、50/37或者是54/34等大齒數的規格。當集團在加壓時才能以較低的迴轉跟上節省力氣,否則就算踩到BB起火、心跳爆表還是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集團離你而去。
具備優異空力效能的車款,OSTRO VAM2.0, ORBEA ORCA AERO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儘管戀戀197已結束,希望大家都有平安完賽,順利突破過去的自己,離2025剩為數不多的日子,明年也希望大家繼續盡情享受單車賽事帶來那無窮無盡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