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eg)
車壇小甜甜張琬琳與Specialized總裁兒子鐵波 © Specialized Taiwan
由 Specialized贊助的台灣越野青年男子、女子組頂尖代表,分別為目前就讀桃園啟英高中的 17歲江勝山 (阿丹),以及現於 Specialized高雄概念店內工讀的 20歲大學生張琬琳,兩人於四月下旬以台灣選手的身分赴美參與 2012美國主要賽季的開幕戰 Sea Otter Classic海獺盃,於海外結束為期一週賽程的他們,返國後迫不及待與台灣車友們分享自己的心情,出國除了從國際面看到更多以外,也從其他選手身上學到很多,更延伸了對台灣登山車界的期許與想法。
在台灣無論是越野賽或登山賽都已經闖出一片好成績紀錄的他們,出發前反而是期待、興奮的感覺遠大於一絲絲的賽前緊張感,雖然要面臨來自全球各地的越野高手們,一起在賽場上廝殺奔馳,但對兩位年輕的台灣選手而言,這是一趟增加視野的學習之旅,帶著其他車友的夢想一起前往美國見習,兩人一邊分享自己的感想,精采的內容,好像帶著滿滿的包袱歸國一樣。阿丹與琬琳都說,自己非常很幸運地能到海外比賽,身為台灣登山車手,更希望是透過這次機會,把眼前所有精采畫面一一帶回台灣,分享給其他車友們。
年紀輕輕的阿丹-江勝山回憶起剛接到自己將前往參賽的心情,露出靦腆的笑容,說著自己當時不是緊張,只是一想到有機會見到偶像,在偶像本人身旁一起騎車那感覺,阿丹直說非常興奮又期待!而一旁的琬琳則是二度參賽,出發前的開心依舊無法言喻,「今年多了一次機會參與國外賽事,我永遠都會記得這些,太難忘了!」,她細細回味整場比賽,只希望成績比上一次更好,也很滿意自己達到目標,今年進步許多。
Sea Otter Classic被兩人形容為「極豐富的大型場地和內容」,光是天然地形本身的優勢,已經讓他們大開眼界,永生難忘,更別說要面對國外選手們的先天性優勢,體力、耐力、腳力、爆發力等,從賽場規劃到選手本身,所見的每幕都在內心留下深刻的印象。
美國 Sea Otter Classic是賽季的開幕賽,凡是公路賽、越野賽的首場都自此開始,也因此吸引全球各地選手慕名前來。琬琳補充,比賽會遇到世界盃的超強選手,尤其是來自美國及加拿大的好手都充斥在賽道中,一場比賽還看到贊助商、各地觀眾,數量是超乎驚人的多,其實就是一場全球性的「越野車賽嘉年華」。阿丹也特別說明,到了現場看到場地的開發相當不同,滲及使用者的層面可說是極深又極廣;有專業選手的適合場地;更多的則是基礎路線,一般民眾也很適合到當地騎車,因為政府的大力推廣下,露營區的山路開發整齊且平順,只要帶著登山車就可直接上山展開騎乘。而且,這個場地著重的賽事也不只該場越野賽,連往後的公路賽等也會在同區舉行,你可以想像這裡的範圍究竟有多大,容納千名選手,加上觀賽民眾、助賽廠商等上萬人,還有各種類型的自行車比賽都在此舉辦...不過除了美國本身的地形優勢以外,還有哪些值得台灣借鏡的地方呢?
人為場地的開發:由賽車場改建的賽道
張琬琳:無法想像它擁有多豐富的賽道,足以舉辦各種項目的多型種類。
江勝山:擋土牆的設置相當堅固、極為順暢的過彎處及土坡,在高速通過的情形下可以穩抓牢地面,加強抓地力,減少滑倒飛出的機會。
兩位選手自這次參賽種類後總結心得,從剛到現場開始算起不到一週的時間給自己適應環境,老實說,確實是有困難,因為環境與台灣越野比賽中有很大的差異。
比賽項目
張琬琳:Short Track XC / XC / Cyclocross
江勝山:Short Track XC / Dual Slalom / DH
放眼望去環山圍繞,會場位於山坡間,感覺就像是四面的山作為牆包覆全體選手,比賽過程從越過人為的小坡、跳台,進入平地後,還有自然界提供的另一座山等著被征服,本身地理環境挑戰度與台灣的落差,加上人為開發造就出多變的越野賽場,如江勝山分析,並非單用控土機建造而成,越過土坡的滑順度驚人,但也不可否認的是,當地碎砂、石子路等多樣化的路面種類,更加考驗兩人的越野操控技術。比台灣越野賽道還滑的狀況,國際好手間激烈搶道下,凸顯越野賽中「速度」及「控車」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這種場地條件中,映襯出國際選手的技術面確實令人佩服,琬琳表示,從一出發的起跑速度就決定勝負了。
補充影片:
Short Track XC
在台從未舉辦過的比賽種類,琬琳與阿丹兩人都是首次參加,強調選手的高速度。
Short Track XC 於舊金山深受當地政府推廣,除了比賽專用道之外,還有山間、森林內的小道都開發出適合入門越野車手的路線。
XC
Cyclocross:點選進入影片介紹
同樣是國外較常見的越野賽種類之一,琬琳說,「體力」在此賽事類型中格外重要,因地形穿插極陡上坡還有難騎費力的草地,還必須保留體力牽車,但自己也很高興在時間內完賽。
當天選手們都騎著 Cyclecross,只有身材嬌小的她繼續騎著 29吋輪徑登山車,對此賽熟悉度較低,又面臨脫卡、上卡的協調度問題等,比賽才剛開始,其他美、加的女子組選手眼神〝兇狠〞,賽場上的全神貫注和一拼高下的態度,也需要膽識從她們身旁抓穩把手快速超車而過,選手們的控車技巧也十分高明,在一排車陣往一條僅允許兩台車通過的賽道,必須在不摔倒的情形下把握時間卡入最佳位置。
Dual Slalom
賽前不斷把握時間熟悉地形,阿丹對此種類也是抱著新鮮的學習心態,從賽前不斷來回練習賽道,到當天才發現全場只有自己使用下坡車,相對來講車重許多,也更耗費體力。不過,騎乘 29"的他在剛接觸不久便很快上手,馬上抓到車種的慣性,在多處天然土坡中騎乘,不容易打滑,經過坡道也更加順暢。
DH
阿丹的專長項目越野下坡賽,同時也是近兩年他的訓練主力。對他這位國內下坡賽好手,描述路面坑洞因選手行經累積導致土質越鬆,除了滑之外,也耗費更多腳力下踩;在賽道多見的坑洞下若為了閃洞減速,會流失許多時間,他稱自己在一旁見習外國選手們,驚訝他們的膽識,「飛遠的距離非常長,縮短路程使自己更達到高速騎乘!所以邊觀摩的我也盡量不按煞車直衝,縮短路程與時間。」阿丹也描述,外國選手的過彎速度快的驚人,可以在高速下漂亮過彎,顯現極佳的肢體協調性與操控力,整場賽事下來,高速搭配全身緊繃的肌肉,看出他們的肌力含氧量遠勝自己,阿丹認為,這是回台後需要加強訓練的部分。
更多照片:
.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