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

追求高速快感:場地賽介紹 (下)

不容錯過:台灣唯一一個場地會團體


發布時間:Jun 22,2012 0:00 作者: 許元耕

 

場地車特色:
 
車架
 
目前車架大都採用碳纖的材質,但重量卻不輕,場地賽事高功率、高張力的賽事,剛性才是最重要的,加上場地車的重量規範和公路車一樣,如果不做重一點,實在很難通過標準!
 
隨著科技進步,車廠越來越計較風阻係數,場地車架也都以扁平的刀形為主流。BB離地面較高,是因為在碗形的場地中騎乘,比較不會讓踏板接觸地面。
 
誇張且強壯的管形,讓場地車看起來氣勢十足!
 
輪組
 
場地賽大都使用高板輪、刀輪甚至是碟輪來搭配,為的就是有更好的轉動效率,室外車場和室內車廠也會有搭配上的差異。
 
「歐陸陸」的碟輪,在場地賽當中可以說是基本配備。
 
零組件
 
場地賽幾樣比較特殊的零件包括:踏板、把手和齒片。早期選手是使用狗嘴套的踏板,利用束帶將腳掌固定。
 
早期的狗嘴套
 
有了卡踏之後,狗嘴套就漸漸少了,不過由於場地賽在發車時扭力極大,一般的踏板很可能會有直接拔出來的風險,所以很多選手會在卡踏上再加上束帶,甚至有廠商推出了專為場地車設計的卡踏。
 
VP鋐光實業為場地車開發專用的踏板。
 
把手
 
傳統的彎把以及計時把,由於沒有變速器的關係,場地車彎把的造型比較流線,同時落差也比較大,在UCI的規定中,彎把下把處不得低於胎面,目的除了讓風阻的條件站在公平的起跑點,同時也避免在集團騎乘中,因為把手過低而勾到對手的車輪。
 
由於場地車是單速的關係,齒比的搭配變得非常重要,太重的齒比不容易發車,也會讓車手更快疲勞;太輕的齒比會讓速度變慢。如何搭配好適當的齒比,也是一門很大的學問!
 
 
比賽模式:
 
場地賽在標準的場地中進行,場地有不同的大小,分別為周長為 250公尺,285.714公尺,333.33或 400公尺,目前 UCI世界盃及奧運都是採用 250公尺的車場。
 
自由車場的彎道設計,就像一個碗公,目的是抵消車手過彎時的離心力,讓車手可以不用減速的繼續踩踏,不同的賽道長度,彎道的斜度也不同,250公尺的賽道斜度最高,選手騎乘在彎道中,會有爬牆一般的景象。
 
 
場地車的賽事五花八門,這次僅將賽事名稱列出,未來會針對各種項目,做更進一步的說明。
 
200公尺計時賽
爭先賽
個人追逐賽(男子4公里、女子3公里)
計時賽(男子1公里、女子500公尺)
團體追逐戰(男子4公里、女子3公里)
領先積分賽
競輪
落後淘汰賽
美式接力賽
 
場地單車在台灣:
 
台南自由車場地,是全台第—座自由車場地,是為了民國 57年台南市舉辨第 25屆台灣省運動會而興建的,許多還沒有標準場地的現是在舉辦場地賽時,是使用400公尺田徑場跑道做為賽道。
 
早時場地賽還沒有開始發展,就有田徑場比場地賽的特殊畫面。南寶樹脂 NOVATEC車隊郭文進教練
 
台灣過去在亞洲場地史上,是奪牌的常勝軍,尤其在青年組的賽事,包括由女子選手黃亭茵 (下圖)在 2007年世界青年自由車錦標賽,打破 500公尺個人計時女子青年世界記錄。而在亞運賽場上,台灣選手的表現也是值得鼓勵!
 
 
但是這樣優良的傳統並沒有好好延續,雖然在青年組的賽事中,台灣選手依然有不錯的表現,但是到了更高的殿堂,似乎有遇到撞牆期的感覺,個人淺見是國內扎根不深、沒有良好的硬體基礎。
 
至今全台灣只有 4座自由車場,甚至沒有目前奧運及世界盃主流的 250公尺場地,其中也只有台中車場是木造場館,在沒有良好的硬體基礎下,只有極少數的代表隊成員可以使用自由車場,使得台灣的車友對這項運動仍然非常陌生。當一項運動受關注的程度降低時,就缺少優秀的新血加入,當然也就使這個場地單車的發展裹足不前!而政府也是忽略了場地這「奪牌遺珠」,目前整個亞洲,只有極少數的國家沒有 250公尺的自由車場,令人惋惜的是,台灣就在其中;即將在台北舉辦的 2017世界大學運動會,甚至考慮將自由車項目排除在外。
 
硬體不足加上過於封閉的環境,使場地單車的發展亮起紅燈。
 
幸運的是,從去年起,一群渴望在場地中奔馳的車友組成了「Track fever 熱血單車場地同好會」,加上高雄和新竹的楊東蓁教練及楊正源教練釋出善意,提供場地及指導,甚至請隊上的選手和車友們同場競技,讓更多車友接觸場地單車這項運動。如今每個月都有體驗活動,甚至有定期測試,規模越來越大,參與的車友也越來越多,參加過的人都說讚!
 
希望藉由更多車友的加入,讓場地單車得到更多的關注與支持!

Hashta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