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是自小培養的運動 © Shenghung Lin
我們都知道單車熱在 08年之前開始在台灣刮起一股旋風,那時的你我還說不上是什麼原因,促使自己走上單車這條路;有人堅持繼續玩下去;有人碰了一段時間之後自討沒趣,很多種不同的現象在短時間內接踵發生,直到今天各間廠商口中所說的「趨於穩定且常態狀態」;又或如消費端的直接接觸者-店家,心裡叫苦連天、有苦難申的困境。
無論是哪方角色,不由得打從心底思考起「現在騎車的目的和吸引人之處何在」,目前單車族群又發展如何呢?
從在台知名主辦單位的用心推廣單車運動,到有心廠商的支持下,台灣其實擁有許多熱愛騎車的族群,那是一個穩定、積極且主動的固定車友,多半騎著競速型的公路車,車上掛著似乎散發金色光環的頂級變速器,令人羨慕忌妒的傳動系統。在騎車方面,他們追求一種速度的挑戰和超越自我的成就感-騎車騎很大、爬坡飆心肺、平路練迴轉,以有系統且自律性極高的態度督促自己。
而隨著每位車友逐漸在騎車過程中找到自己的依規,心中自有所屬向著一處著迷的吸引力,騎車族群不再單一化,在業界各種品牌故事背後的理念拓展下趨向多元發展,逍遙遊車友、挑戰型車友、通勤美型族等。上週剛落幕的 101年全國自由車場地錦標賽,由中華民國自由車協會主辦,特別以錦標賽形式吸引各地好手前來展現實力,這就是一則多元發展中,別具指標性的例子。
場地賽是一項車界相當重視的體育項目,特別在今年更是備受矚目的焦點,隨著 2012倫敦奧運即將於 7月 27日到 8月 12日展開,台灣之光「自由車一姐」蕭美玉將與教練徐瑞德一同前進奧運,力拚打破台灣最佳成績。(蕭美玉是今年倫敦奧運在自由車項目唯一奪下參賽資格的好手,即將參與的自由車項目女子全能賽僅有十八位,她是其中一位。)
由於場地賽的速度、比法與公路車賽極為不同,雖然都是自行車,但它卻延伸出更多有趣、豐富的議題。貼近人心的是,儘管參與賽事的對象是職業型選手,專業教練特別栽培國家的榮耀,民間卻也有人看重它的好玩,於是台灣的自由車環境在多方推廣下,變得更加多元,一方面有國手級、職業選手的專業表現;另一方面,普羅大眾也有機會踏入這塊領域。
從專業選手白家銘發起的熱血單車同好會即是現今自行車文化多元展現的其中一項表徵。從其命名看來,〝只要你同樣喜歡單車,又對場地賽情有獨鍾,歡迎與同好會在自由車場上奔馳〞,一句發自內心且最原始的目的,卻簡單地為一般車友培養出長期的興趣。
一位年僅十八歲,來自台北西松高中的林翰博幾乎每場體驗賽中皆可見其蹤影,看他騎起來架式十足,在六月份年中賽的成績還十分傲人,回想當時第一次參加的他則是抱著既興奮又緊張的心情,面對陡坡,他坦言:「我覺得要克服的是場地的斜坡,那和馬路是不太一樣的,只要多參加幾次身體就能習慣場地,那時就能像在馬路一班自然地在場地騎乘了。」
與同是競輪迷的友人潘建儒自去年 10月分一同參與至今,與退役選手並肩賽道,切磋學習、觀摩而成長;他追求速度感又對自我要求極高,激勵自己挑戰每一次的秒數,每月定期舉辦的場地體驗賽中,眼見成績又比上次進步,再次證實這樣的感受,並不是透過碼表能得來的成就感。
誰也想不到,場地賽場培育台灣之光蕭美玉,一位如此頂尖的選手與用心的資深教練徐瑞德在場地中大放異彩;也同時滿足一群單純喜好場地賽同好的胃,讓年輕族群徹底對自行車狂熱一番。台灣自行車的環境在多方的努力推廣,創造每塊獨特的族群,各自享受騎車的樂趣,也同樣生活在此環境。
讓我們回歸思考現在你瘋單車的原因是什麼吧。林翰博說,「我的車齡約兩年,台北 SKUNK車隊,我騎單速車,因為想減肥順便戒電玩,想找可以一人進行的運動,於是走上單車之路。特別喜歡出外騎車,過程中腦袋是放空的,欣賞風景。」老實說,的確很難忽略這塊環境的永續發展。即使目前騎車的人口趨於穩定的狀態,但這份文化會持續傳遞下去,如同即將展開的倫敦奧運,身負台灣之光的蕭美玉代表國內專業體育推向國際,台灣當地則是透過有心人士的努力,一大環境所觸及之深和廣,絕非單方面累積而成,如場地體驗賽般,創造出吸引更多人走入其中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