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島‧花蓮 © CYCLINGTIME.com
遠在寶島東部,像是一個未知的地帶,豐富的部落文化及自然美景是它的主要特色,也因此吸引許多外地觀光客前來,如今年鐵駱駝環島中,由單車時代邀請的大陸車友張諾也實際感受到花蓮帶來的舒服以及美好。不可否認的是,這裡確實是台灣最美的地方,天然又無憂的環境,等你親自到花蓮停留不到幾分鐘,深深被吸引的不只是那宏偉壯觀的美景,更是此處帶給你最貼切的感受。
為了親身感受年輕人的環島熱,我擱下工作直奔花蓮。真的好遠,光車錢(來回近二千元)就可以知悉路途之遙。我睡了又醒,直到踏出火車站的那刻心是澎湃的,如一股自由奔放出來。
上次來到花蓮應捷安特之邀,源於東管處為延續部落文化所作之觀光推廣,整趟花東行,認識許多別具特色的阿美族部落;這天,七月十三、十四、十五日連續三日,我又再度騎經林立各點的部落,更幸運的是,還在台東長光碰上一年一度的阿美族傳統祭典豐年祭。花蓮擁有炙熱的陽光與羞赧的人們:與台東相較下竟可發覺那些微的差別,唯有騎單車以慢遊方式行經兩地,才會有如此深刻的感觸。爾後我再延續環島第八天,從花蓮騎向台東,踏入這塊截然不同的地域,其中各自的特色。
花蓮連二日分別是鐵駱駝環島的第六、七天,他們從宜蘭羅東出發,分別搭乘兩班火車直達花蓮。這是近二年相當熱門的太魯閣號,往往須提前幾週訂好位子,因為二鐵旅遊正夯,也是單車客最喜歡的路線,鐵駱駝為了讓百名團員體驗從未搭乘過的人車共行號,提早為大家訂好位子。
圖:張諾擔任台灣單車觀光大使,於微博分享台灣騎車環境。
張諾對於台灣政府為車友提出這種福利相當好奇,他直說,大陸的高鐵或是交通運輸並無此功能,竟能安心地放置單車在身旁,這是多棒多便利的旅遊方式!當他拍下團員與單車全在同一車廂的畫面,上傳至微博,引起當地人的熱烈迴響。(張諾開玩笑地說:對岸的大家看到照片都哭了!)
七月十三日,環島第六天的自由活動,我們像是找到最單純的幸福一樣,大家一起經過條條小路,找尋最深處的溪流,卸下身上最繁重的裝載,包括平時在都市的沈重壓力,當踏上清涼的溪流那刻,整顆心都平靜下來。
花蓮全範圍屬於狹長狀,當你從甲點往乙點,若以時速八十里的開車速度至少都會耗上近半小時。第一天的自由行,我們品嚐了在鳳林著名的滿妹豬腳:由一位阿嬤獨創的口味,從路邊不起眼的鐵皮屋到今日牆上掛滿媒體報導的紀錄;還有壽豐火車站對面的豐春冰果店,用原始製冰法保留甘蔗的清甜,連滑嫩又Q的配料也是用古老煮法作成……原來花蓮有那麼多特色小吃,而不是只有豐富的景點,一位目前於大屯電視任職的記者洪嘉鴻告訴我,其實花蓮帶給他的感覺就是有很多好吃的東西,百吃不膩,即使隔了好幾年,你還是會記得那著味道。
圖:「吃甘蔗冰是生活」-豐春冰果店。
圖:在單車界部落客飛快竄紅的滿妹豬腳。
休息一整天,一方面犒賞自己過去幾日在高溫下騎車的辛苦,也在此地滿足味蕾,大家回到晚上住宿的地點,很開心東華附小乾淨又舒適,聽大家說,這是環島五天以來最棒的環境了,有冷氣,還有木質地板,男女分別睡在不同間幼稚園教室,中廊是隨意設立的「新聞中心」,看大家早已習慣簡單的環境,即使騎車耗上一整天的三分之二時間,但我看到每人的表情和談吐,都表現出自己就算很累,也很高興體驗了這次單車環島。有一位來自馬來西亞的台體研究生告訴我,他來臺灣已經七年了,認識很多地方,機車、巴士環島都玩過,今年他即將完業歸國,決定用自己的力量環島,真實且近距離接觸台灣。
圖:花蓮二日,大家宿於花蓮東華附小。
環島行初訪花蓮,從十五天緊湊的行程中抽出一段閒暇時光,慢遊這一塊寶島美土,我看到純真的學生們認真擦拭單車,詢問技師車子出了哪些問題;在微弱的燈光下,利用睡前一點時間,手寫紀錄著今天的回憶。無論是已在社會打滾多年的車友,還是仍在校的學生,都珍惜著對他們來說這份唾手可得的幸福,回頭看看騎的路多遠,住的地方真的能滿足一整天的辛勞嗎?得來不易的成就感才是大家看重的價值,我們在環島中找尋自我,獲得生命的意義,實質上也結交因緣而識的好友,一起踏上這段旅程。明天,太魯閣見,我們不是搭遊覽車上花崗岩山,我們靠雙腿踩上巨景。
更多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