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

環​島​回​憶​錄​(3​)​ 我永生難忘的回憶

來台騎車,這只是個開始...


發布時間:Jul 28,2012 0:00 作者: 张诺

二鐵人性化服務 © 張諾

 

環島第五天:

基隆-羅東
7月12日,週四,晴,45度
91.05公里
 
「天啊!我不得不說這是台灣給我的大禮!
打我來台之後氣溫是一天比一天高!」
 
不過,氣溫天天高,美景也是一天比天多,這總算是對我弱小心靈的彌補...嘻嘻。
 
從基隆市區出發經瑞芳區,進入山區,爬坡,爬坡,還是爬坡。終於爬到了九份!看著那山那海,之前的疲憊都消失了。
 
來到遊客中心後我才發現,這裡的景點都有各自獨特的標誌印章,可以向遊客中心職員索取明信片,自己蓋章,再到旁邊的郵局寄出;和美景相比,我覺得這樣的服務同樣令人愜意。
我在那寄出了三張往大陸的明信片(每張郵資台幣 6元台幣)。
 
 
大家在遊客中心旁的階梯上,留下了與陽光一樣燦爛美好的笑容。
 
從九分到雙溪這一段長約 6公里的連續爬坡,由於沿岸經常有颱風光顧以致沒有大樹遮蔽,在烈日下要不下車完成全程絕對是體能與意志的巨大考驗。
 
即使到了雙溪休息點也只是有一個小涼亭可以擋一下大太陽。回想這十五天環島 (由於自由行的簽證期限,我只有參與十二天環島行程。),根據和團員們的心得交流,這一站是全程最艱難的一站。
 
 
大家直奔福隆!相信大家都聽說過著名的貢寮海洋音樂祭吧?!我們就碰巧遇上了!只不過那時中午時分,明星和比基尼小姐們都躲太陽去了,(好失望啊)。
 
遊客中心裡的放映室又讓大家進去午休了,對於快曬熟的鐵駱駝團員來說,那裡面 26度的空調室溫、靠背椅子和地毯可謂是天堂啊!
 
福隆便當真是挺好吃的,很懷念這個在台灣很有名的味道。火車站的人群熙熙攘攘,擠滿了來玩的男男女女,而我們繼續出發!
 
 
想不到還能有一條給自行車專用的隧道啊!「舊草嶺隧道」,這條神奇的自行車專用道,原來是舊鐵路隧道改建的,真是十分獨特的體驗,在酷熱的天氣還能騎進去避暑!隧道的另一頭便是宜蘭海岸,在海邊瞭望台的樹蔭下吹著海風,聽著美妙的歌聲,之前的勞累也被一掃而空。
 
總感覺這是徘徊在地獄與天堂之間的旅程
 
也可能是太興奮了,後半段路竟然與幾位年輕力壯的帥哥配合,以時速 30多公里狂飆,追上前面的大隊後,我們幾個信心滿滿地繼續休息,認為可以很快地再追上去,但,我們竟然迷路了!經過一番努力(打電話啊、問路啊、討論啊,都用上了),還是到達了駐紮地羅東國小。後來聽說不少團友都迷路了,而且一位隨隊技師還遭遇摔車意外,把門牙都摔掉一顆而幸好沒大礙...(隨隊技師超辛苦!又要押隊,中途要修車,晚上又要修車,他們是最累的!)
 
(編按:這位隨隊技師是台灣鐵駱駝單車生活協會工作人員之一,也是產業界的人物,本屆環島擔任重要角色,據採訪本人,他親自敘述當日摔車的狀況,「可能是天氣太熱,又加上前一天睡眠不足。」目前他已無大礙,當時可是暫停行程回中部醫院診斷!)
 
 
到這裡一定要說說台灣的刨冰了,相隔很近的地方都有各具特色的刨冰!感覺這是台灣飲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說沒品嚐過十種八種的刨冰就算白來台灣一趟了!包心粉圓冰,包心果粒優格雪沙,花生雪花冰,抹茶雪花冰,芋頭冰,豆花冰......我還體驗了理髮,真是一流~!原本就要關門的理髮店,還為我這個沒多少頭髮的大陸客提供了十分熱情周到的服務,這讓好久沒光顧過理髮店的我心情更舒暢。(編按:張諾習慣固定理髮,利用刮鬍刀整理“門面”,沒想到環島約第三天,卻發現從大陸帶來的刮鬍刀沒電了,忘了帶充電器,他急於找尋能繼續整理門面的辦法...於是在環島行程中,多了這段插曲。)
 
環島到了第六天,自羅東出發往花蓮,7月13日週五是鐵駱駝的休息日,我體驗到台灣特有的單車文化-攜帶自行車搭乘火車。
一個人性化服務。我們搭乘蘇花(蘇澳-花蓮)鐵路,約 130公里,車程 1.5小時,沿線的美景深深烙印在我腦海。
 
 
這天晚上,我們駐紮東華附小,住在幼稚園裡!可說是目前為止最舒服的一個夜宿地點。
回想前幾天,大家舖睡墊、睡地板,搭蚊帳...這裡,有木頭地板,也方便找到插頭,可打開電腦紀錄環島行程。
 
鐵道系統對攜自行車出行的人性化服務:推行上落月台的自行車專用軌道,“兩鐵(自行車/鐵路,自行車在台又被稱為鐵馬)專用”車廂,台灣整個鐵道系統都有提供攜帶自行車搭乘的服務,個人可即日申請,通過網絡或在相關車站網點均可辦理,10人以上團體攜自行車上火車需提前 30天提出申請,而全台的火車班次在不同線路有不一樣的安排。這是自 2008年起民間興起自行車出行熱潮後相關部門所提供的便民措施。
 
 
對於此點,我一拍下照片傳至微博 (編按:大陸普遍使用的社群網站)後,立刻引起廣大迴響。車友多麼希望能體驗這樣便利的服務,既不擔心車子遭竊,又可把單車放在隨身可見的地方。
 

 
編輯鍾宜真結語:
 
這次與台灣鐵駱駝單車生活協會初次合作,原設定由單車時代編輯實際參與後,每日完成環島報導,經過深入討論後,我們創造了空前絕後的合作機會,由單車時代邀請大陸車手張諾來台體驗鐵駱駝環島,以大陸人初次來台的新鮮視野,重新喚起、寫下屬於台灣人們的寶島故事。
 
這位第一次來到台灣的張諾,車齡已邁入十六年之久,從未環島過的他坦言,這的確是一個夢想,但過程超乎原先想像中的容易。
 
「炙熱的陽光搭上綿延不絕的上坡路段...」跑過知名黃山賽的他,今年 7月 27日到 8月 11日還要緊接參與蒙古國際越野車賽 (MBC-Mongolia Bike Challenge),來台前他把環島當作賽前訓練,得知路線每日幾乎不超過百里,心想應該還可以應付這十二天的路程;沒想到台灣地形的變化,每日都有上坡騎乘迎接他,環島領隊吳冠霖開玩笑地回張諾:剛好在你回大陸的幾天就是平路!
 
在張諾待於台灣的最後一天,他告訴我,也曾告訴鐵駱駝的夥伴們,這個環島是他永生難忘的回憶。「環島中結識好友,和一百多位騎士度過每一天,除了看到台灣的特色文化,還實實在在感受這段團體生活的快樂時光。」
 
現在,7月 27日,張諾正在飛機上前往蒙古國際越野車賽的路上,他在出發前最後一刻一邊準備賽用行李;一邊看著環島中寫下一點一滴的文字,化為 word檔,透過網路和單車時代,再次帶領大家回顧這段旅程。「這段日子我永生難忘,可惜的只是與蒙古賽事距離很近。」儘管少了細細品味的時間,他還是希望,紀錄到第六天的寶島故事,能在完成比賽後,用他珍藏的回憶繼續寫下最後的五天環島行程。
 
對他而言,這是永遠的回憶,永遠的感動。
對單車時代,這是一個影響力擴及兩岸的自行車文化,我們將持續往分享的角度出發,繼續為大家帶來更多資訊。無論是專業賽事也好;還是最新產品,又或者是感動大家的騎車故事,我們要做的就是發揚「自行車運動」
最後,我相信,對於主辦單位鐵駱駝而言,第六屆的環島故事在大家心中留下最美的感動回憶。人數稀少的工作人員起的早睡的晚;團員不曾抱怨食宿,不曾放棄,儘管熱到快中暑還是堅持靠自己力量寫下回憶。
 
很高興單車時代有機會傳遞一份屬於台灣人的單車文化,我們將繼續分享這樣的資訊,也祝福張諾在蒙古的比賽一路順風;祝福鐵駱駝每月繼續發展滿意的單車活動;明年,我們鐵駱駝環島見!
 
Hashta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