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騎的想法 © Bike Lin
騎車有很多種方式,每個人都有自己最合適方式來騎車。
生活的步調完全在自己的體認,想告訴更多的人---
你有很多選擇生活方式、
你有更多騎車方式!
將騎車生活化之後,你就會做自己的主人!
慢騎核心概念 慢騎、慢活、樂騎、樂活
慢騎並非放慢騎車速度,也非拘限騎短里程行程
慢騎是放緩騎車的態度,讓自己用舒坦的心態,隨心所欲快慢自如、收放適宜
慢騎:享受舒緩慢生活
慢-可以舒緩壓力、鬆弛心情
慢-更能細細品味、體驗生活
慢-培養專注、持之以恆
慢-有充裕時間真正認識台灣
慢-怡然自得體認感受人情味
有慢才放得開
樂騎騎出健康樂趣生活
騎車感受到的樂趣─
騎適合的車〈車架尺寸符合人體工學〉
正確安全騎車〈騎車避免造成運動傷害、運動意外〉
騎適合的行程〈腳程、體能恰好發揮舒展〉
騎車感受到樂趣,才有持續騎車的動能,樂於認識周遭的一切〈人、事、時、地、物〉
慢騎是樂騎的起步,因為慢騎更容易感受樂騎
享受舒緩慢生活,才能樂在其中的生活
慢騎延伸-
一.慢騎分段環島
「慢騎-分段環島&悠遊 22小鎮」這本書最主要在傳達的四個環島訊息
1.慢騎-
放慢腳步深入 319鄉,認識體驗台灣之美,享受自我放逐的騎車樂趣。
2.分段環島-
讓沒有長假期、也無法擁有一次完騎體能的大部分民眾,或一次完騎卻意猶未盡的人重新深切體
驗,一次很難築夢,多次分段圓夢更是美好!
3.協助政府走出一條屬於自行車環島國道,建構環島路網
打破目前競速運動環島形式,跳脫遠離台 1、台 9公路繁忙吵雜不良騎乘品質路段,儘可能以指標/
軟體系統銜接現有全台自行車專用道。
4.呼吸台灣人情味-
呼吸,是要走出戶外,吸收融合大自然的氣息與人情味。
人情味更是要彼此有來有往的對應互動,就像呼吸時吸氣、吐氣一進一出的動能,不斷感受人與人
的互動,人活著是需要動能與互動,活著才會更有意義。
騎車分段環島可以放慢腳步、深入鄉鎮;體驗濃郁人情味在彼此關心與掛慮、羨慕與佩服的互動間發酵;既使路況不熟問路,指引的熱忱溢於言表的感受,人情味才會撥酵出味道來。
二.慢騎北海岸
1.鼓勵民眾享受慢騎生活,真正認識台灣北海岸這塊土地。
2.作為推動台灣各地區區域騎車分級綿密路網的典範,後續逐步推動北中南東地區慢騎。
3.「慢騎北海岸」旨在挑選淡水、三芝、石門、金山、萬里鄉鎮合適慢騎行程,認識北海岸人文、自
然景觀、慢活樂活地標。
4.中華民國挑戰者運動協會主辦「挑戰不落2鐵馬尋跡之旅」活動,為推動「慢騎北海岸」主軸深度品
質慢騎路線,並引導現下追求競速時間車友,重新詮釋感受慢騎完騎的新真諦意義
三.慢騎台北河岸
1.鼓勵民眾放慢充分享受台北河濱車道 250公里慢騎生活,真正認識台北河岸。
2.體驗不同組合樂趣:捷運、甲租乙還、人文、自然景觀、慢活樂活地標。
四.慢生活
因為慢騎放慢生活步調,逐漸讓日常生活有更多放緩體驗的機會,生活不再一成不變而更專注將自己更多的嗜好融入周遭生活中,並感受樂活 Lohas的樂趣生活。
推動「慢騎Club」的願景
騎車有很多種方式,每個人都有自己最合適方式來騎車,但是當 15%運動型快騎的車友被一隻看不見的手推上主舞台時,更多數的人趨之若鶩,就很容易被誤導騎車就是這樣求快求趕了!
生活的步調完全在自己的體認,當迷思衝擊著讓人忘卻省思,就再也忍不住想告訴更多的人-你有很多選擇生活方式、你有更多騎車方式!將騎車生活化之後你就會做自己的主人!
朋友們!車友們!夥伴們!
想讓騎車騎的更舒服,不妨學學美國總統歐巴馬的名言-Change改變!改變騎車方式,擴大騎車帶給你更多的體驗領域,嘗試來慢騎!
聽過慢騎挑戰武嶺、慢騎司馬限林道、慢騎淡水林道、慢騎-分段環島嗎?
請來試試更多慢騎方式!
感謝
所有慢騎Club創始會員!所有認同支持慢騎的夥伴們!車友們!
關於慢騎Club
成立於 2010年 10月 30日,由一群喜好想讓騎車騎的更舒服、試試更多慢騎方式的夥伴發起組合,而且多半都具備領騎訓練經驗,可以分享帶領更多喜好慢騎的車友們體驗慢騎。
慢騎 Club每月推動兩次聯誼活動,歡迎喜愛慢騎的車友們報名參加體驗,或加入成為慢騎 Club正式會員。
活動報名:點選 slowrideclub.blogspot.com右上方活動報名表。或者email到 slowrideclub@gmail.com報名
關於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