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雙人測試通話器 © Johnny
談起戶外運動,因有了距離卻又不想讓彼此的訊息中斷,因此出現了無線通訊產品。
早期是使用 VHF或 UHF無線電發話器,隨著科技的進步,近來最夯的無線通訊產品應首推藍芽無線發話器,這種體積小、使用簡單又不佔空間的通訊產品,除了可以當對講機,也可以利用 USB連接線接 MP3聽音樂,更可以當行動電話的耳機麥克風,無須另外弄一個藍芽無線耳機。
不過,該產品目前卻只在重型機車人身部品出現。
近幾年廠商發現單車運動的市場潛力無窮,所以悄悄的將重型機車上使用的藍芽無線發話器應用在單車運動上,這對於單車族無異是個大好消息,有了這項產品,單車族在運動中所面臨到的一些潛在的危險都將大大降低。
外觀:擁有精美包裝的外箱。
.jpg)
一打開箱子後,看到一個主機體,不禁令人懷疑有這麼簡單嗎?
(27).jpg)
構造:拿開第一層,內附耳機跟耳機麥克風。
(21).jpg)
原來,不只基本通訊器材,裡頭還有這麼多的配件!
(19).jpg)
用號碼排列並分別做簡單說明:
(23).jpg)
1. MP3連接線:可以連接 MP3主機。
2. 耳機:收聽聲音。
3. 主機底座:用來固定主機。
4. 防勾片:設計防止被樹枝或其他有可能勾到主機體的東西。
5. 主機:無線對講機發射器,也可以跟手機藍芽配對後接電話,連接 MP3。
6. 耳機麥克風:發話與收聽。
7. 雙面膠:用來固定耳機麥克風。
8. 備用麥克風海綿套:可替換麥克風上的舊海綿套。
9. 短纏繞式魔鬼氈:將主機底座固定在車帽上。
10.長魔鬼氈:將主機底座固定在車帽上。
11.電源線:連接充電器插頭與主機。
12.充電器插頭:交流轉直流插頭。
由於有燈號的關係,在一般光亮的部份燈號看起來不是很清楚,所以筆者特別等到晚上在自然的狀態下來拍亮燈狀況(突然想到這燈號也有警示作用!)
操作方式:
1. 開機:按住有話筒的圖形按鍵約 2秒,主機即開機,此時主機會亮藍燈。
(19).jpg)
(22).jpg)
2. 配對:按下主機 A鈕,約 5秒就會自動進行配對,配對成功兩台主機會同時亮紅燈後改閃藍燈。
(15).jpg)
(15).jpg)
3. 發話:按下其中一台主機 A鈕一下,聽到 (登)的一聲之後,隔 5秒兩台就可以開始通話。
(18).jpg)
4. 關機:按住有話筒的圖形按鍵約 3秒,主機即關機,此時主機會紅藍燈,熄滅後就關機了。
(16).jpg)
進行測試:
測試產品時,共分兩次測試。
一、慢速定點通話測試。
二、單車行進中通話測試。
測試一、慢速定點通話測試:
由強尼與泉哥進行測試,在一條約 300公尺的微彎巷弄中測試音質與距離,當我尚未通過微彎道時,聲音相當清晰,過了微彎之後的切點 (就是兩人與彎道之間的最高點),如下圖。
(14).jpg)
A不動,B動,直到 B聽不到 A的聲音為止約略長度 200公尺(自 GOOGLE MAP )
(12).jpg)
(9).jpg)
測試二、單車行進中通話測試:
1. 測試點:台北木柵動物園旁的麥當勞開始,行經台 106乙(測試段)經過北 47縣道(測試段)接台九到達台北市石碇區小格頭海倫咖啡 (楓露嘴,休息段),約略地圖如下。
(11).jpg)
選擇此路線的原因,兩個因素,從信義快速道路交流道至石碇交流道這一段是屬於長直線車道,可以測得直線最長收發距離,旁邊又有山,可以模擬之前的定點測試,過了石碇交流道後銜接的北 47縣道屬上坡山道,可以測試彎道與海拔高低差的收發狀況。
實際測試:
測試員為一對夫妻檔阿圖(男)與小玉(女),由他們來親自感受一下這產品帶給單車騎乘的新樂趣。
1. 調整帽帶之後,第一步驟:開機與配對。
(7).jpg)
(11).jpg)
.jpg)
夫妻倆對於對講機的功能驚呼連連:「可以一直聊天,真好!」
測試過程:
行經 106乙的路上,開始直線距離的通話測試,結果兩機相距大於 350公尺,看來以直線距離的溝通上來說距離沒問題,至少前車在報路況時,後車有機會作反應。另外,有了這個藍芽無線發話器設備,騎車想邊聊天,不用並排交談,前車跟後車的就可以交談,當然降低了單車騎士在公路騎乘的危險性。
(6).jpg)
準備進入北 47縣道作山區道路環境測試。北 47縣道最經典的髮夾彎,看這斜度就知道高低差有多少了,因此特意拉開兩人的距離。阿圖騎乘後表示,在此點已經無法收到訊號;小玉來到相同的髮夾彎,也說他在海拔比較低的路段收不到訊號。
(10).jpg)
(4).jpg)
測試結果:
到了楓露嘴終點,與阿圖跟小玉聊了一下,阿圖跟小玉都很讚賞這個產品,尤其是在行進中通話時,完全不受干擾。
阿圖說,這個麥克風的海綿套如果再厚一點,風切聲會更小,不過他也說風切聲並不影響交談內容,聲音品質相當的高。阿圖更加描述產品的實用度,還可以聽到對方邊爬山路的喘息聲,「這段騎車過程和老婆情話綿綿很有意思!」但很可惜的是,在北 47山道的評比就下降許多,過彎有阻礙時就收不到訊號;在山道上若是目視可及的相對位置,兩人在對講上是沒有問題的。
另外,以藍芽訊號的特性,因為是數位訊號,所以無法穿透或靠反射、繞射的方式來達到遠距離通訊的目的,不像傳統 VHF/UHF無線電發話器,由於是屬於類比訊號,所以可以用極低的功率發射功率透過靠反射、繞射方式將訊號傳至數公里遠,但是,如果以通話方式來說,藍芽無線發話器的優勢將遠高於傳統無線電,因為是雙方可以同步交談,不需等待。如果藍芽無線發話器這個產品可以增加廣播 (Broadcast)功能,也就是一台主機可以同時發話給數台 (三台以上)接收,那麼應用在團體活動中的指揮上更是如虎添翼了,至於未來會不會有這個功能,筆者還蠻希望會出現的!(因為我是貓空 Cycling車隊的專業壓隊啊)
以下做了一張簡單的對照表,將傳統無線電通話器與藍芽無線發話器作一個簡單的比較讓各位看了。
機器 比較項目 |
Cardo藍芽無線通話器 |
VHF/UHF無線電對講機 |
體積 |
主機重約50公克(含電池) |
主機重大於100公克(含電池) |
通話方式 |
可同時雙向通話 |
一方發話,一方收聽 |
需搭配組件 |
無 |
天線+手持式發話器或聲帶震動型發話器 |
通訊距離 |
小於1公里 |
大於1公里 |
通話時 |
只要按下發話鈕一次,即可透過麥克風一直對講,不需其他週邊設備 |
須按壓發話器或是使用聲帶震動型發話器貼在脖子下方的聲道上方能發話 |
風切音 |
不影響交談 |
吵 |
人數限制 |
3人 |
多人 |
使用時間 |
超過4HR |
四顆四號電池最低功率持續通話約5小時 |
(4).jpg)
Cardo藍芽無線通話器
測試人員:
貓空Cycling車隊成員
Joseph Lu(阿圖)、Betty Teng(小玉)、馮江泉(泉哥)、Johnny Chen(強尼)
練車地點:北部山系為主
主要測試者:單車通勤族 Johnny Chen(強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