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高雄車隊大象群:不管有路沒路騎下去就對

翻越無數崇山讓你我零距離


發布時間:Nov 04,2012 0:00 作者: 愛輪氏
乾乾淨淨的在公路上騎車,將健身、減肥、站上頒獎台作為騎車的目標,這是多數人希望藉由騎車得到的效益。

 

在高雄有「隻」大象群車隊,到山林以泥巴淨身,將登山車當作人力吉普車,他們樂於在山林之間「迷路」,更精準的說是在「探路」。永遠在探索地圖上找不到的地方。那是令人感動的祕境花園。

 

山林間瀰漫著芬多精,令人心曠神怡 ©大象群

 山林間瀰漫著芬多精,令人心曠神怡 ©大象群

 

發掘未公開的山林美景,徵召全身的肌肉克服陡坡,好路人騎車,惡路車騎人。揹著背包肩扛單車驚險的腳踏 20公分的懸崖峭壁,鬆軟的路基像流沙般往下陷落,隊員間相互扶持共同闖關,合作是大象群的核心價值。超越美景更令人感動的:是彼此零距離的凝聚力,快感、健身、美景等都是意外的收獲。

 

他們自嘲為組織鬆散,行動快速的象腿騎士,在 2000年由登山車同好成立大象群車隊,一群要賺錢顧家的新好男人,讓車隊靈魂人物張輔文談談林道越野的樂趣。

 

張輔文
Profile

所屬車隊

 大象群單車俱樂部

生日

 1965/6/17

身高/體重

 168/55

血型

 O

出生地

 台南市

學歷

 屏東科技大學工管系

興趣

 旅行

偏好的騎乘地型

 林道越野

最得意的事

 讓單車融入家庭生活

戰駒簡介

 GIANT ATX 870

 

 

快樂來自於簡單的樂趣

 

在機車普及率全台第一的高雄市,張輔文沒有機車。學生時代是不得已單車通學,1990年,役畢就業後依舊單車通勤,上下班約25公里的路程是他鍛鍊體能的妙方,讓47歲的他保持精瘦體型、活力十足。「起初並非因為健身才騎車,是因為好玩。」張輔文偶爾跟同事相約團騎,那時候還不知道登山車「真正的樂趣」。

 

1997年,單車休閒逐漸興起,登山車以複雜機械美感稱霸市場。張輔文買輛入門登山車,加入車店每月一次的團騎,盛況可達20多位車友。但,一個月騎一回太不過癮了,幾位同好互相邀約團騎,認同以林道越野的騎乘理念,於2000年成立大象群車隊。

 

大象群車隊合照 ©大象群

 大象群車隊合照 ©大象群

 

探索的樂趣凌駕一切

 

如果說單車是小眾運動,那「深入山林」的登山車是小眾之中的非主流。即便是現今,台灣的崇山峻嶺或許還有許多登山客未到達的處女地,大象群視人跡罕見的路徑為寶地,去探索地圖上沒標示的,進入那 GPS也失準的荒涼之境。他們一群人就像拓荒者,行前研究地圖,帶著無線電、GPS、露營炊具,很有定向越野的冒險風格,又結合了扮家家酒般煮泡麵的人間饗宴,這是矛盾卻不衝突的山林樂趣。

 

進入GPS也會失準的深山林道 ©大象群

 進入GPS也會失準的深山林道 ©大象群

 

「比起騎車更有成就感的,是集合眾人之力開發一條新路徑。」張輔文生動的描述探索路徑的成就感,團員們就像辛勤工作的蜜蜂群通力合作,體力好的擔任探路尖兵,來回往返通報路況。有一回沿路雜草叢生,隊員以鐮刀開路,將利刃當作接力棒,一刀一劃的齊心合力邁進未知的疆界。

 

不走捷徑,找好路徑

 

要開通貫穿山峰的路徑就像連接兩國的海底隧道,得分多次左右開攻至中途交會點。有時候,費盡心思體力終於探勘成功,再訪時可能因為風災、土石流導致路面崩坍,「台灣的地質年輕像成長中的青年,持續在變化。」張輔文表示,他們有多次在成功探路後,去的時候地型卻面目全非。

 

台灣的年輕地質持續在變化著,大自然令人心生敬畏 ©大象群

 台灣的年輕地質持續在變化著,大自然令人心生敬畏 ©大象群


 

感受瞬息萬變的山林野趣

 

大象群隊員顏志惠與巨木合照 ©大象群

 大象群隊員顏志惠與巨木合照 ©大象群




大象群成員來自社會四面八方,問道:「哪裡的景最美?」曾遍遊各國美景的隊員反問:「你曾走進台灣的山林深處嗎?」

 

 

小而美,卻有驚人的氣候與地質變化,台灣的山林令人感動的,不在於像加拿大落磯山脈的壯麗給人的視覺震撼,而是瞬息萬變的景色的大地風情。

 

 

回歸自然,淨空雜念。山林是神奇的醫生,林木間瀰漫的芬多精讓人快樂似神仙,大象群許多車友進山後自動的戒煙。隨著雙腳不停的踩動會讓思緒更加的清晰,讓頭腦放假回歸天空般的純潔。甚麼是美味?肚子餓來碗泡麵就是美味。自然,會令人斷捨一些世俗舊習。

 

 

 

 

 

困難中培養革命情感

 

深入荒蕪的登山車騎乘很重視團隊合作。要通過僅有20公分寬的鬆軟路基,左手是高聳的峭壁,右手是深不見底的斷崖,他們肩扛著車如履薄冰的跨出每一小步,深怕一不小心就鬆動了路基,讓下一位陷入進退兩難的窘境。要通過嚴苛的地勢,他們得互相扶持才能闖關。愈是在艱難的環境,愈容易產生革命情感。因為未知的前方,讓探路變成像極限運動。

 

20公分寬的路基,左手是峭壁,右手是懸崖 ©大象群

 20公分寬的路基,左手是峭壁,右手是懸崖 ©大象群

 

旅途中遇見好的意外

 

大自然令人心生敬畏,你猜不出下一秒有何變化。

 

大象群車友印象最深刻的騎乘,是從屏東口社村到三地門,60公里的路程總爬升海拔約2千公尺,他們在行前充分研究以及探路,預計清晨 6點出發傍晚 6點前下山。但台灣的地勢隨著風災、豪雨而變化著。他們騎到半途,遇到一處處的坍方,總以為通過的這處是最後一個,隊員得扛車步行而拖慢了進度。

 

遇到坍方,車手扛車步行向未知的疆界邁進 ©大象群

 遇到坍方,車手扛車步行向未知的疆界邁進 ©大象群

 

「那回我們共通過10多處的坍方,直到晚上6點才到深山的原住民部落,到這也只是規畫行程的一半而已,只好請求當地小貨車協助,10點多才將隊員接下山。」大象群的隊員一下山立即跟家人報平安,他們都是家中的重要支柱,他們不想冒險,但進入山林難免有風險,團隊互助讓他們平安返家。

 

騎車不是惟一,樂趣更重要

 

業餘車手在工作穩定後,將騎車當正業。張輔文表示車隊自成立以來每週騎兩天,週六是重口味的挑戰行;週日是溫馨的家庭日。有車的騎上山,眷屬漫遊爬山,定點會合天南地北的閒聊。漸漸的,有些隊員的太太、兒女也騎車,當單車融入家庭,單車於是變成生活。

 

不管有路沒路,騎下去就對了

 

文字加上照片還是無法傳達登山車的樂趣,山林野趣是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動。樂趣凌駕一切,健身、減肥等都是附加價值。在現今以公路車、柏油路為主的騎乘型態,宅生活的青年人捨不得走入山林,做事有其目的性,惟獨休閒的本質是得到沒有產值的快樂。「有時候半年來不見新面孔。」但大象群是不想太多的,他們沒思考要自我壯大,只想快樂的騎下去。

 

大象群隊員顏志惠 ©大象群

 大象群隊員顏志惠 ©大象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