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自己最簡單觸動騎車環島動力─好好呼吸台灣人情味
這樣環島騎車,你會踩踏更賣力,更想走遍、看遍台灣的美,讓你更感動的騎下去。
我自己分段環島圓夢動力,在將台灣很多熟悉、美好的事物用多年感受經驗串聯分享給更多人,給大家一個新的觸媒台灣動力!
賣力趕路 只為一睹黃昏東港東隆宮黃金城的眩
高雄-屏東-東港(125km)
住宿復興路勞工育樂中心又便宜又安靜。一早出發,沿著市區自行車專用道,一路上醒目世運圖騰標誌,到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高雄真可細細賞覽不盡。
左轉澄清路去探訪幼年旅遊印象深刻的澄清湖風景區,在圓山路左轉沿外環澄清湖人車共構車道,轉繞進入風景區內,呼吸早晨綠意光影,既奢侈又珍惜,付出一點點門票代價所獲得的滿足,難以衡量其價值。
.jpeg)
清晨的澄清湖,綠意光影,靜謐安詳
冠良前一晚特別跟我複習鳥松接大樹鄉曹公圳新幹線走法,可是在瓦厝街怎麼騎,就是發現不到這麼一段有味道的車道路切入口,最原始的問路都派上用場,還是一愁莫展。
放棄這一段最複雜銜接道路私房路線,從九曲堂 7-11 經台 21公路在高屏溪舊鐵橋 / 溼地生態公園,重新調整環島自行車國道路線,內心再度非常納悶:為何不直接沿高屏溪走河岸銜接大樹鄉自行車道,至福爾摩沙高速公路斜張橋下,反而必須騎一段台 21公路。
.jpeg)
私房路線上,綠頭鴨水面上悠游
所幸台 21公路途中,巧遇 90多年典雅悠久歷史的竹寮取水站古蹟,稍解發思古悠情。從高屏溪自然生態園區車道入口至斜張橋下,此段車道若重新鋪柏油路面,將讓騎車旅人感受舒服貼心,增加沿途騎車樂趣,不會因路面地磚空隙,震得握車的手痠麻難受。
轉接台 21公路右轉里嶺大橋,藉由台 22公路、台 3公路、屏 16公路,屏東縣政府在福爾摩沙高速公路底下從分隔的橋墩中間串聯的蘭厥自行車道,就公然昭示「自行車國道」。
會心一笑,這不就是我分段環島提倡的其中一段自行車現成國道嗎?
環島一路上缺乏明顯路標辨識各地自行車道,讓我吃足苦頭,花很多時間找路。很多縣市特色自行車道,只有在地人熟悉騎乘使用,外地人往往無法連貫而放棄,改去騎乘最易辨識的台 1、台 9公路,騎乘品質因四輪車多吵雜、空氣污染,沒有騎車路權安全感,導致對騎車環島深入台灣各地而怯步。
.jpeg)
萬巒,綠色隧道林蔭森林浴
我又錯過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直接沿著蘭厥自行車道到尾端─屏東農會休閒廣場用餐時,問清路況重新折返,在客家文化園區仔細端詳「六堆」的代表意義:原來是縣內各鄉鎮人文古蹟表徵。
騎經屏東科大,除了探訪瑪家鄉排灣天主教會廢墟地標,並享受萬巒鄉赤山軍營區大門前方綠色隧道林蔭,台灣最古老天主教堂:130多年歷史萬金聖母聖殿。
獨特白色巴西利卡式小型禮拜堂,融合西班牙碉堡式角塔,更顯莊嚴典雅;與附近五溝村老厝都是認識在地的重要指標。
經屏 100、屏 111公路民和路,任誰都無法拒絕嘴饞誘惑─萬巒豬腳原創始店:海鴻飯店。騎遠途的旅人有必要在此加油打氣。
.jpeg)
嚐來爽口的豬腳,佐以香醇醬料,彈牙美味
連接 187公路、屏 82公路,千里迢迢觀賞竹田火車站人文氣息。車站已停止運輸功能,一旁舊倉庫改建的池上文庫居然有日本旅人與歐吉桑服務人員用日文交談,攝影家李秀雲紀念館迴廊與木質造型車站園區搭配,不自覺佇足許久,放鬆享受竹田驛靜謐中吐露的安詳氣息,充足嗅聞老火車站的氣味與對它功成身退、靜靜讓人緬懷的致敬。
在告示地圖上才發覺到竹田鄉自行車道北路線、南路線總長 44公里,原來竹田還有很多可以深入探訪的路徑。有了「自行車國道」就不難去串聯各縣市的區域自行車路網,不急於囫圇吞棗,才會想一次次的再來。
.jpeg)
停止運輸的竹田火車站,濃濃的日本風情餘韻猶存
再沿著屏 82公路轉 189公路由福爾摩沙高速公路底下接 187公路直奔東港,趕在最後一刻夕陽西落前 5分鐘抵達東隆宮,夕照餘暉映在東隆宮廣場前漆金牌樓上,獨有黃金城的眩霎那間暈出迷人,這是我落腳東港最主要原因,也是東港除了鲔魚馳名外的特有景觀。
充分運用落日前的餘光,繞騎至東港碼頭貪享落日美景,直到夜幕低垂中慢慢經由光復路 99號品嚐一大杯隆誠青草茶老店古法釀製的青草茶,剛開始喝入口非常苦,慢慢回甘;真的是清涼退火、生津止渴。
.jpeg)
餘暉下,東隆宮的牌樓金光映著落日的日光
新開幕沒多久的國家遊人居民宿邱老闆娘特別下廚煮的 3菜 1湯,外加一大盤炒飯,魚湯鮮美極了,我全部買單讓老闆娘直讚我對她廚藝的肯定,閒聊拉近彼此距離,請教她多加的私房路段與景點,晚上睡得舒適,隔日才有精神騎車打拼啊!
.jpeg)
民宿老闆娘元氣滿滿的鮮魚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