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阿財(貝哥哥指南站長)
競輪(Keirin)通稱賽道場內的單車競賽,這項運動同時具備了奧林匹克式的運動員體力、耐力的展現,也包含現代運動諸如賽車等透過器械操作追求速度的工業色彩。和世界各地與時並進的競輪文化不同,日本對完美與傳統的追求,加上成功的組織與產業合作,造就了這麼一個獨特且魅力十足的運動文化。
輕軌電車上的競輪廣告
概觀
十九世紀中明治維新之後,日本的工業隨著西化的腳步啟蒙,自行車這一象徵個人主義的工業產品也應運而生。當單車的研發與製造滿足了運輸與交通這類金字塔底端最基本的需求之後,休閒與娛樂的應用項目也隨之而起,十九世紀末,日本也隨著歐美工業國家開始了國內單車賽事,這也是日後日本競輪文化的濫觴。
古早日本郵差也騎fixed-gear
二次大戰後的日本百廢待舉,為了振興單車工業,自行車產業籌組振興協會,並且與政府單位合作推動相關賽事。數十年來在政府與民間協力推動下,日本競輪成為一項成熟的運動項目。目前日本國內有50個競賽場地,每年吸引兩千萬觀眾,以及高達1.5兆日元的賭金。
東京後樂園競輪場
日本的競輪運動發展方向相當特別,一方面這項比賽如同賽馬一般,允許觀眾下注進行賭博,藉以維持運動的發展以及開拓產業的資金。
每場比賽有九名選手,披著各種鮮豔的衣著與編號,方便場外的觀眾下注。在制式的競賽場地裡,每場比賽騎乘距離大約2公里,平均時速50公里,抵達終點的時候速度通常達到時速70公里。
比賽一開始,所有選手會跟隨身著紫橘相間的前導,一直到速度提升至平均值,前導才會離開賽道。場上會有四名裁判,舉白旗代表一切順利,舉紅旗代表過程中有犯規之虞,必須透過影帶進行調查,必要時會對選手進行懲處。競賽接近尾聲的時候,場上會敲響傳統中國式的大鐘,提醒選手衝刺的時間到了。
另一方面,為了確保競爭的公平性以及其他日本傳統運動般的尊貴地位,賽場上的規範以及對選手的品德要求卻又異常地高。有志往賽道發展的年輕人必需通過資格考進入日本競輪學校,通過武士道般規律而折磨人的訓練,一直到畢業之後通過資格考才有辦法在賽道場上和其他選手一較高下。相較於歐美競輪騎士三十餘歲就退休,日本競輪選手的職業生涯可以一直延伸到50歲。每次巡迴賽以四天為一輪,第一天進行練習與單車調校,後面連續三天比賽。期間競輪選手禁止與外界接觸,確保比賽不會有外力干擾甚至左右比賽結果。
單車
競輪的目的是振興日本的單車工業,同時也為了確保這個包含賭博性質的賽事的所有參賽者都沒有器材上的優勢,日本競輪相較於歐美的賽事有著更多零件上的規範。所有可以進入賽道的單車零件,都必須經過NJS (Nihon Jitensha Shinkokai,日本自轉車振興會)認證。
合格的產品才可以擁有右上角那個NJS印記
NJS對於競技場上的各項單車規格有相當詳盡的規範,從輪幅數量(spokes)、齒輪比,曲柄長度等都有一個標準。這個標準偶爾會進行小更動,不過基本的設計差異不大。
Nitto, MKS, Shimano, Kashimax, Sugino與Suntour等,具備NJS認證資格的單車零件製造商十隻指頭就可以數完。NJS 認證的主要目的是確保競賽的公平,同時也夾雜一些日本人肛門期般對於某些傳統的堅持,因此NJS認證不盡然代表高科技高效能的產品結晶。不過當然,打上NJS印記的產品,各位可以看到日本人追求極致完美的工藝成就,反應在那些藝術品般的鋼鐵表面拋光,以及匪夷所思的高價。
幾個具備NJS認證的廠商與製品
競輪零件的傳統主義如下:
1. 不用碳纖維(Carbon Fiber),車身與零件的主要材質以不鏽鋼和鋁為主。
2. 車頭碗組(Headset)、BB碗組(Bottom Bracket)這類活動零件採用以鋼鐵為材料的開放式的培林。以耐操度和效率而言,許多歐美廠商生產的封閉式陶瓷培林絕對可以提供更好的效果。許多競輪選手於是改用黏度較低的潤滑劑,讓這些傳統設計的零件擁有相當於最新科技產品的效率。
3. 即使踩鞋加特殊踏板的設計可以提供更高的效率,日本競輪一率採用鞋套。
競輪單車零件裡面,具備最崇高的地位不外車架了。想像一下日本武士刀,所有工匠技藝的最高成就同樣會反應在這個看似普通但是細節和精密度高到離譜的物品上面。
大部分製造競輪車架的製造商也和追殺比爾的服部大師一樣低調,工廠外表完全沒有招牌等,純粹是內行人才知道這些大隱於市的神祕師父。車架師傅同樣遵循師徒制傳統,每個廠牌通常也只有一位大師帶領數名學徒打造。事實上許多日本大師曾經也是負笈前往義大利向大師習藝,即使今天義大利單車已經進化到碳纖維與各種新奇造型,這些數十年前的傳統鋼鑄單車技藝反而被日本競輪文化保留下來。
古早的義大利場地車,外型與基本設計和今天日本競輪場上的車種幾乎相同。
長得像馬力歐的長澤大師(Nagasawa)
和武士刀一樣,製造競輪單車也得依照騎士的體型去設計車架,並花上不少精力和時間去完成。即使是地位崇高的競輪車手,同樣得準備台幣五萬以上的預算,慢慢等個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的時間才能領到車。
Nagasawa的Lug – 單車車架接合處用到的零件
和工業化大量生產不同,這些大師一次只製造一件車架,完成之後才接著製造下一台,那種藝術品等級的產品才具備的傳統工藝精神完全可以在競輪的車架上展現。
Nagasawa車架
由於競輪競賽夾雜了車手榮譽與賭博特質,正如同上陣武士腰際的那把武士刀,這些車架同樣不能讓車手在競賽中出差錯,必須以最少的零件達成最高的承受力,避免因為器材上的缺損影響到車手的成績。想想假設車床前面的是各位,一想到手上這台頂著商譽的車必須通過這類考驗,除非是磨練過的師傅,一般人想必很難承受這種心理壓力。可以想見,市面上可以找到的二手車架,曾經都是隨著車手征戰,環繞著這簡單的一個鋼鐵製品,也許是那個曾經的貧農子弟,靠著競輪養家活口的人物誌。
Yoshi Miyakawa大師,3Rensho品牌的精神
最後就來看一下日本的競輪運動廣告:
’06
’07
下次去日本,可以考慮安排一下觀賞競輪啦!
資料與圖片來源:
Wikipedia、Classic Rendezvous、日本競輪官方網站、Japanese Bicycle Research Club、The development of the bicycle industry in Japan after World War II、Yellow Jersey、Keirin Culture、Keirin Berlin、NJS Frames and Parts Market、Ben’s Cyclery、Business Cycles、dnsalia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