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2008年,四川大地震的傷痛至今已經烙印在受難者心中五年了。不只在四川地區,整個中國都心有餘悸,直到現在,無論是受害家庭的內心還是經濟方面,都還在修補當中。
在今年,約有200名香港車友決定身體力行幫助傷者,三月30日啟航。其中194名從香港沙田騎到上水,籌款旅程約30里,另外112人特地搭飛機飛往重慶,展開最後10天490公里的募款騎行。
圖片來源:港蜀連心單車行網站
他們是單車團隊「港蜀連心單車行」,從四川大地震之後持續每年為罹難家屬募款,從香港為起點遠征四川,目前已經籌得66萬元港幣,目標是120萬元。善款主要幫助傷患提供醫療治療,復健以及義肢等費用,同時也關心災後學校的發展。
圖片來源:港蜀連心單車行網站
參與公益單車行的車友年齡不設限,最年長者有71歲,也有新婚夫婦視為蜜月旅行,共譜回憶,甚至還有在地震中受難的截肢傷員。因地震失去一條腿的女性車友,不限制自己的未來生涯,不在乎他人的目光,還是到現場助人幫忙募款,充滿意志力的她還立志學醫護,幫助更多的人。(資料來源:世界新聞網、香港頭條日報)
災難後的單車公益感動人心,不過,平時有哪些紀錄生活點滴,又可以透過單車點綴人生的機會呢?當完成單車環島旅行對兩岸的車友來說都已經不是一個困難的夢想,大家可以用其他方式在單車生涯中紀錄一道里程碑。
轉型後的環台
推行多年的關懷弱勢活動「1919愛走動─單車環台大串連」,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至今已邁入第11屆,由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發起,他們看到台灣面臨的現實困境:失業人口不斷增加。協會將需要幫助的人們視為急難家庭,一但生活突發意外,經濟支柱崩解,連帶影響整個家庭和就學中的孩童。於是他們發起了單車環台串連活動,邀請大家一起參與這項公益,走遍台灣的鄉鎮和教會,瞭解各單位如何幫助當地急難家庭,同時為更多急難家庭募款。
2012年第11屆「1919愛走動─單車環台大串連」一樣走進超過100個鄉鎮區,從十二月23日到一月5日共14天累積里程1300多公里,38名勇士深入深山,體會其他家庭的生活,理解每間需要幫助的家庭;居住在同一塊土地,卻真實呈現迥異的世界。
學生轉動騎士精神
募款是一項嚴謹的動作。它需要一個被認可的組織,也要具備一定的公信力,更需要交代清楚錢的去向,還有會被大家討論的是,募款結果究竟有沒有發揮到實質效益。考量多方因素,愛騎車的學生們想做公益要另發揮創意頭腦,而創意,本來就是年輕的優勢。不侷限公益的範圍,還可以怎麼做?
宣導觀念
東海大學學生曾經在畢業前的最後一個暑假(2012.八月)組成四人小組,車衣和單車都放上醒目的文宣「騎萬里路,募萬卷書」,環台12天,對路人及店家宣導兒服聯盟與萊爾富合作的便利捐書方式,加上發送傳單,停下車對大家解說如何捐書到偏鄉學校。除了主動出擊,沿路也有許多熱心人士前來詢問,讓他們不僅助人,也真實感受到自己土地充滿溫暖。
愛心陪騎
台體師生創立的台灣鐵駱駝單車生活協會除了固定在每年舉辦百人環島,不定期安插與單車結合的特色活動,不只是騎車,還踩出滿滿的回憶。
他們帶領過罕見疾病病友,一起共騎鐵馬道,為了保護病友的人身安全,依然在親子型的車道安排各一名領騎及壓隊,大家也分組帶領病友,從如何安全煞車到正確配戴安全帽的觀念,都一一指導病友。平時病友在醫院休息,或是較少有出外踏青的機會,這就是台體學生注意到的實際情形,也希望透過自己愛騎車和瞭解基本騎車自保的方式,用不一樣的約騎傳達給這些病友。
不只是環島,世界各地有更多將自行車發揮到公益上的意義。例如,SPECIALIZED捐贈通勤車至非洲,提供護士有更加便利的交通照顧愛滋病患,以及SRAM發起的慈善組織,也持續生產適合非洲當地需要,載貨量大的自行車。當人們挖掘到自行車被人類最深遠的價值時,彷彿更加寬闊你的踩踏人生,期許大家一起為自己的生活留下點難忘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