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畫一道湛藍天空 留給青年小戰將

12歲~14歲的戰場 他們繼續向前的動力


發布時間:Aug 18,2013 14:00 作者: Jenny
RU15歲組是什麼?這是騎士協會從2013年在自行車俱樂部聯賽中特別開出的組別,參賽年齡為12歲至14歲之間,目前就讀國中的小選手們,凡是列為B級、C級賽程才增開RU15歲組。


照片來源:自行車騎士協會/ (c)LIN CHEN HUNG
 
自由車隊教練為後進選手開路
 
當初會規劃區分出青年組別,其實是由台中大甲外埔國中和日南國中的自由車隊教練林志勳與林恒暉率先提出。
 
他們注意到,學校的孩子喜歡騎車,長時間練車下來,是需要一塊屬於自己的戰場,因為那可以是激勵他們的動力。有了比賽等於給自己目標,讓每次的練車日變得更有方向。



照片來源:自行車騎士協會/ (c)LIN CHEN HUNG
 
只可惜在RU15歲組創立之前,國中生除了年齡太小,不足以參賽,也因為報名費高產生些負擔,即使參加了還必須跟訓練量差很多的高中生一起同場較勁。兩位教練從2012年底和協會提出這個構想,鋐光車隊領隊楊良裕也參與討論,試圖讓後進選手有更好的發展空間。
 
「在未分組之前,這群喜歡騎車的國中生參加的是小型挑戰賽事。」楊良裕這麼說著。鋐光車隊內也有外埔國中的學生,自從協會增添RU15歲組別後,他們有機會接觸競速賽事,提升技巧和增加經驗。



照片來源:自行車騎士協會/ (c)LIN CHEN HUNG
 
前自行車國手現任青年代表隊教練的林則補充,歐美國家十分著重年輕族群的騎乘基礎,「12歲的孩子就開始騎24吋公路車,越小累積的觀念和技巧造就未來的表現,也因此國際選手的底子相當深厚,在國際舞台有亮眼的成績。」
 
明日之星的推手
 
12歲至14歲的國中生每參加一次與同齡良性競爭的賽事,往往能學到比平日訓練還深厚的經驗與技巧,同時也獲得一座舞台。



來自日南國中自由車隊的維格工業隊伍林士涵(左)與黃景鴻(右)
 
日南國中自由車隊第一次參與聯賽是今年八月份的彰濱繞圈賽,RU15歲組的小選手林士涵分享參賽心得,「比賽是陌生的環境,充滿許多變數,但只要有得名次就會好有成就感。」他體會到自己可以加強練習,同隊的黃景鴻則是在一次賽事中學習到策略:如何和隊友合作。因為這次繞圈賽中疏忽與隊友間要一起壓住集團速度,「下一次的比賽會在集團多運用策略,記住教練的話。」
 
若騎車拿下好成績,黃景鴻靦腆的說,「最感謝的就是父母和教練,因為一路支持我。」
 
台灣自行車界競技領域尚缺完整化,選手躍上國際舞台的露臉機會屈指可數,如果要像其他自行車競技表現佳的國家一樣擁有耀眼成績,專項運動更需要從小打穩基礎,比其他人有更多實戰經驗,才有打勝仗的機會。
 
十分感謝協會採納他們的聲音,他認為,RU15組別在未來的影響不容小覷。



 
林士涵在2013自行車俱樂部聯賽彰濱繞圈賽獲得分組第二。照片來源:自行車騎士協會/ (c)LIN CHEN HUNG
 
「現階段能為青少年建立健全的組織結構,帶起整體的運動風氣,自小滲透自行車運動,使運動普及化,學校有團隊運作的基礎,培養有潛力的國中生參與選拔,到了高中進階至菁英組別,讓台灣整體的自行車運動向上成長。」
 
曾是自行車國手的他語重心長,期望每位小朋友因為興趣而騎車的熱忱不減,就是需要這些能提供他們舞台的比賽,讓小朋友持續揮灑熱情。



林恒(左三)帶領日南國中自由車隊出征
 
現正帶領日南國中的體育班,他也希望家長能看到孩子的改變,「騎車學的不只是競賽中的策略技巧,還有做人處世等生活態度。」這支年輕的學校車隊不只選手年輕,歷史也相當年輕,至今成立約三年,從剛開始沒器材到現在有十多位小選手參加比賽,是屬於退役國手林輝一手帶起的團隊,也是成就感的孕育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