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楠梓自由車場地基流失

危機四伏的訓練場地


發布時間:Dec 24,2013 8:00 作者: Jenny
高雄楠梓自由車場自民國75年興建至今,除了年久失修成為選手口中的詬病外,目前最嚴重的問題在於地基流失和土壤液化。

 
地面不整嚴重下陷   訓練中小心翼翼
 
2012年的訓練過程中,跑道上出現一個洞,讓教練和選手捏了把冷汗,深怕在選拔賽前練車不慎摔傷。
 
整理目前車場的狀況和問題過後,呈交上高雄市體育處,相關人員前來處理,為顧及選手的訓練安全問題,想辦法洞補上。一直以來,自由車場受人詬病的是年久失修,長期下來產生目前的主要問題,變成是地基下陷及土壤液化。


 
地下土壤因疑似土質與地層的問題而流失掉,導致目前車場基座下方的土質疏鬆,土壤流失多了,少了穩固的基礎,牆壁缺乏支撐就垮了。當時裂開的牆壁和洞已由高雄市政府補入土,不過因考量到土壤的重量可能又壓垮牆壁更多一點,填充物不完全只是土壤,還加了保麗龍在內。
 
事實上,土拿開之後裡面是空的。五、六月下起的大豪雨,水沖進土壤內,保麗龍一塊塊有如雨後春筍般探出頭,天晴後選手前往練車看到,哭笑不得搖搖頭,再一通電話告知體育處。處理掉保麗龍之後,也重新處理這個問題,以反方向用鐵欄撐起牆壁,扶著它別讓牆壁倒。



圖:劉駿凱提供
 
休息區與跑道基座相互拉扯?造成地基下陷更嚴重?
 
走入車場望向對面,看到賽道的柵欄向內傾斜,高市代表隊教練猜測,可能原本地基已經下陷了,又因為建造休息區,下陷的問題更加嚴重,向內推擠,造成地層傾斜,如此一來是雪上加霜,土壤流失更多。這個問題發生之後,也有了解決之道:加裝柵欄撐起地板,不過也因此地板呈現傾斜狀。



圖:劉駿凱提供
 
到底要補?還是不要補土?
 
傾斜的牆壁快要倒下,相關單位補了點土,沒有屋頂的車場面臨下雨,水份增加重量直搗入土內,會不會因此加重更加下陷?但是若沒有補這塊洞,深處的土壤持續流失,嚴重後果就是跑道坍方。那最理想的辦法呢?還是挪撥預算,整座重建。


 
跑道日趨不平整
 
其實剛做好休息區時,跑道並無此問題,也沒有傾斜狀,但日子一久地基真的下陷了,跟著拉扯休息區周圍的土壤及基座,於是拿土來補入裂開的牆,補了之後兩者間繼續拉扯,牆壁呈現撕裂條狀。旁邊跑道出現的缺陷,讓選手自行補救斜坡上的不平整;難道這是另一種奔馳在場地的歲月痕跡?


 
教練憂:跑道塌陷,選手何去何從
 
目前仍在使用場地,跑道雖是顛簸的,但如果有一天,地基下陷的這塊跑道真的塌陷,整段會跟著坍方,到時楠梓自由車場就會瓦解了,選手也被迫中斷訓練。
 
過去是考慮今年全運會,選手還是需要場地練習,短時間搭建反而延誤選手的菁華訓練時間,所以才未拆除場地。教練苦笑而答:現在我寧可有經費重建場地,選手暫時到別處訓練,長痛不如短痛。

台灣車場背景:
台中清水鰲峰山自由車場是台灣目前標準最完善的場地,是台灣唯一符合國際自由車總會(UCI)認證的木頭跑道,可是車場卻沒有如國際般加蓋屋頂,選手一樣需要風吹雨打日曬。
 
台灣對自行車的硬體設施著手是否起步比較晚? 首都台北自多年前高聲喊著要蓋車場,今天,台灣首都依然沒有車場。政府釋出資源不足,願意砸錢提供選手基本硬體建設的機會有限,即使建設場地,和國際標準的訓練場地又還差一大截。
 
曾是國手,現為車店老闆黃顯熙認為, 大台北地區屬首善之都,理應在各方面扮演領頭羊的角色,卻缺乏一個健全的自行車場,放眼台灣,自行車產業彌足珍貴,是支持國人生活的重要運動科技產業,一流的器材卻沒有產地可以一展身手,相當可惜。
 
延伸閱讀:體路-香港耗資11億3000萬港幣興建首座自由車場
走訪深圳-亞洲第一座可以同時舉辦場地賽、公路賽、登山車賽的國際標準賽場

Hashta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