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上坡,不練下坡。」這是多數騎士的練車原則。在日常練車的途中,看似輕鬆的下坡路段,卻因為不正確的技巧,往往讓車手深陷危險當中。接下來我們就以職業車手的圖片為例,搭配客座老師Fraser的講解,帶來正確的下坡觀念!
一、下坡的重點是「視線」
由於下坡的高速特性,需要的視野比平常更廣闊,因此選手的頭部應保持直立,不可出現低頭的狀況,假如沒有「遠見」,緊盯著前車或前方的路面不放,很可能會因為反應不及而肇生危險。
Fraser建議,在集團當中,較好的做法是鎖定前方騎士的身體,而不是盯著轉動中的輪圈,因為距離忽近忽遠,可能會讓你心生恐懼。
高速行駛當中,更不能當低頭族
二、抓握「下把」,創造低風阻
不曉得大家有沒有使用下把的習慣呢?這是下坡時職業車手會使用的訣竅之一,主要能達到低風阻的效果,再者也能讓制動的操作更加順手,配合兩根手指控制煞車,避免在抓握煞變把時可能出現的滑動。
三、高速過彎把握「路徑」
下坡通過彎道時,也要保持水平的視角,當我們談到頭部的動作時,Fraser提出:「只要你的視線到哪裡,頭部就會隨之移動。」因此,快速過彎時,更要把握路徑的選擇,原則上車手會從外側切入搭配減速,鎖定彎道的中心點,那裡就是你的目標路徑。
許多車友都會忘記,過彎時身體的重量應該集中在「外側腳」,配合臀部重心移轉至過彎的方向,此時,內側腳要在上面,才不會因卡普而摔個四腳朝天。
熟練過彎的腳部動作,讓彎道輕騎過關
Fraser補充,假如是大集團的過彎情況,路徑必須和左右鄰兵有共識,循著固定的彎道路線前進,讓每位車手都有足夠的空間,這時,犧牲對最短路徑的追求是必須的。在路線狹窄的時候,車手會採取一路縱隊的替代方案,避免危險。
四、保持正確騎姿,重心不前傾
由於下坡時,地心引力已經讓重心偏向前方,車手如果做出站立的動作,身體的重量一併集中,會降低過彎時的靈敏度,使用前煞時也增加前空翻的風險,雖然不用刻意向後,但Fraser認為,下坡時依然要保持正常的騎姿。
在職業競賽當中,許多Pro級車手會使出「坐上管」的絕技,因為縮小了迎風面的體積,能有效將速度拉高,把重量集中在前半部,通常會用在又長又直的下坡使用,此時多半已經沒有踩踏的需求。不過一旦想閃避坑洞,這個騎姿相對不靈活,想回到踏板也必須費點功夫。
危險性高,一般車友並不建議使用「坐上管」這一招
由於台灣的交通狀況繁忙,尤其在山間小路,汽車駕駛人往往會和你預料的動線有出入,還是避之為上策;Fraser最後也分享,不要因為速度一快就全身緊繃,放輕鬆會讓操縱更加順暢,這是車手實戰的小祕訣。
關於客座老師:Fraser Young(楊哲)
Fraser來自加拿大,來台灣生活已經超過12年的時間。他說:「我的太太有用不完的耐心,支持我奔馳在公路、越野和場地車的賽場上。」這些年來,他主要以參與亞洲的賽事為主。具備UCI三級職業車隊的經驗,現在的他,在公路上是單身一匹狼,不隸屬於任何車隊;越野部分則為Chiru登山車隊而戰,今年依然持續參加兩岸的自行車賽,沒有在單車上的日子,Fraser會陪著家裡的愛犬和愛貓,在家裡一起關注國際自行車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