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選手最容易忽略的項目,不過「柔軟度」對三鐵賽事的成績優劣關係匪淺。舉游泳為例,李宙諺認為,只要肩膀與雙手的柔軟度沒問題,在以上肢為主的自由式當中,已經掌握了百分之70。柔軟度越好,無論在抓水效率與行進速度都會有幫助,讓鐵人達到運動中的經濟性。
每次拉筋停留10~15秒,假以時日會感受到自己的進步
降低風阻,從自身做起
柔軟度之於自行車項目,從騎乘幾何就能看出端倪。背部肌群的柔軟度一旦提升,在公路或三鐵車上,直接帶來降低風阻的效果;反之,如果背部的柔軟度無法支撐車手的姿態,身體與風的接觸面積倍增,直接影響選手的成績表現。 李宙諺提醒:「提升肌力」與「降低風阻」是自行車運動的兩大原則。
頸部建議四向定點伸展,避免甩頭的情況發生
姿勢Aero與否,對於長距離的賽事來說影響甚大
透過伸展,減少運動傷害
避免長距離運動的緊繃狀態,有彈性的肌群對跑者也有幫助。你知道嗎,國外的三鐵選手都會在晚間放鬆時加入瑜珈課程,透過這些伸展,把肌群拉長,降低運動中受傷的機會。李宙諺形容,選手若空有一身肌肉,卻無法做到預想的姿勢,就像機器人一樣也是徒然。
大腿內側也可能抽筋,除了壓膝之外也不能忽略
拉筋,是恢復的過程
柔軟度是慢慢累積的。只要每天伸展,人人都能看見成效。現在的李宙諺,恢復時除了熱敷、按摩與飲食控制外,還是不會忽略拉筋這項重要的環節。他認為,與其把柔軟度歸類成一種訓練,不如定義在回復的過程之中。每一個動作持續10~15秒左右,大約是有點「緊」的感覺,就像暖身操一樣,沒有太制式化的動作,但每天都要有一個整體的放鬆。
三鐵選手李宙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