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是許多人喜愛的運動休閒項目,因為騎車過程中可以享受迎風的快感,以及各地美好的風景。但參賽過的朋友都知道,騎車要騎出好成績,絕對不是每週和朋友到處吃吃喝喝看風景就可以進步,而單車訓練並不像跑步,輕易可以找到許多專業路跑團體互相切磋學習,有心參加比賽並趁機檢視自己程度的朋友,到底該如何循著專業的訓練為自己提升能力呢?
一位在台灣的日商公司任職的荷蘭籍的朋友Jan Van Der Schee (以下稱Jan),Jan在今年的國際鐵人賽事Challenge Taiwan中,與朋友一起組隊參加113半程超級鐵人賽接力組,透過好朋友--德國German Academy of Sports認可的專業教練,四月一日開始成為國際自行車品牌Specialized台灣區總經理的Michael Richter 的協助,5個月的時間,成績大大提升,90k的完賽時間由過去的3小時24分進步到2小時37分。
我們十分好奇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進步如此神速,究竟Michael 為Jan提供了什麼樣的訓練?下面我們從選手的角度和大家分享專業的自行車訓練。
Q:Jan,我們常常都覺得每個人都會騎車,多騎就熟練了;但是專業的訓練到底和「玩樂騎」有什麼不同呢?
A:我是荷蘭人。對荷蘭人來說,騎車和運動是兩回事,因為我們從小就騎車,可以說是在單車上長大的,所以在荷蘭自行車是國家文化而不是運動;我想沒有人比我們更常騎車了。但是把自行車當成運動項目來訓練,這倒是第一次。
之所以要針對我所熟悉的單車特別訓練,這是因為玩樂騎和訓練是很不同的。以前常常騎車,雖然也會進步,但是很不明顯,因為一般騎車是沒有標準可以比較的,不知道今天騎得快是為什麼?騎得比較不好又是為什麼?所以好像每次都沒什麼不同。
但是訓練不一樣,訓練必須有目的和標準去做比較,專業的訓練,每一次都該設定特定的目標,也許是訓練速度,或是距離,或是強度等等。透過專業教練的推動,為你訂定一個可執行的計畫,教你如何達到目標,會進步得比較快。
Q:Jan的訓練計畫是教練幫你訂的嗎?
A:是的。當我的教練知道我的目標是希望在2014年的Challenge Taiwan賽事進步之後,他根據我的目標,以及目前的程度、時間,幫我設計一套適合我的訓練課表。你也許會好奇他是怎麼去評判我的程度呢?
因為我們是好朋友,常常一起騎車,所以他大致了解我的能力,不過真的了解是透過測量,一次外騎時,他要我用盡全力去騎,然後測量到我在「爆掉」之前的心跳是184次/分鐘,依此為標準為我設計課表。
Q:所以這四個月Jan你都照著訓練課表在騎嗎?都怎麼騎呢?
A:沒錯。我頭兩個月都在做純耐力的訓練,耐力訓練必須透過低心跳長距離才能做到。這有兩種方法,一種方法是高轉速,用輕齒踩,所以速度不會快,這是在訓練心臟的耐力。另一種方法是低轉速,用重齒。這是在訓練肌肉耐力。兩種方法的基礎都是心跳,你的心跳要維持在140次/分鐘。不能超過這個心跳數。
Q:這種騎法要騎多長的距離呢?每天都騎嗎?
A:是這樣的,我整個的訓練計畫,一週是五天。兩天是在健身房裡做訓練,每次1.5H。週三、週六、週日騎車。週三早上上班前騎40K,週六騎110K,週日騎50至60K。在五個月當中,這個距離和時間都是不變的,唯一改變的是訓練的內容。頭兩個月我都是做耐力訓練,到第三個月開始就是耐力和強度訓練。
Q:第三個月之後,訓練課表開始有什麼改變呢?
A:第三個月之後,還是繼續做耐力訓練,但是要加入強度,這種強度可以有不同的組合。我舉個例子,有些時候我會在週三的時候瘋狂騎一小時,就是約40K的距離,心跳大約維持在160次/分鐘,也不能爆掉。週六的110K還是維持低心跳的耐力訓練。週日的50K到60K可以自己調整。
另一種組合呢,是穿插間歇訓練。例如很用力騎30秒心跳維持175次/分鐘以上,然後慢慢騎休息兩分鐘讓心跳降回110次/分鐘,然後再用力騎一分鐘,慢慢騎休息兩分鐘,第三次衝一分三十秒,再休息兩分鐘,第四次再衝兩分鐘,休息兩分鐘。之後,衝刺的時間降到一分三十秒、一分鐘,三十秒去重複這個循環。間歇訓練我是在週三的40K或是週日的50K做,週六的110K依然固定維持耐力訓練。
這個階段的訓練是耐力加上強度,但不管你做什麼組合,要留意的是幾個心跳數字。耐力訓練的心跳每秒要維持在140次,一小時強度訓練維持大概160次,而作間歇訓練的時候瘋狂騎的心跳維持在175上。而練間歇時中間休息騎的心跳是大概110次。
Q:後面三個月都是做同樣的訓練?
A:後面三個月的訓練都差不多,有時間歇時間可能就拉長了。例如衝刺十分鐘,休息騎十分鐘。週日的50K可以加進十分鐘的速度,這次訓練騎一次十分鐘衝刺,下一次增加一次變成衝刺兩次,慢慢每次增加一次衝刺。週六依然維持110K的耐力訓練。
三到五個月的耐力和強度訓練的比例是各佔百分之五十。
Q:聽起來這不是訓練耐力就是強度,不是很無聊就是很辛苦,你會覺得很悶嗎?
A:還好。不過在頭兩個月因為速度很慢,強度很低,你會覺得自己是不是沒有練到?而且騎車過程會一直被超越,但你要很清楚自己的訓練目標,照著課表作是有理由的,最後拼起來你會發現,哇,自己真的是進步神速!
不過這些是我的課表,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我建議有心想訓練的朋友,要和自己的教練討論,依據自己的工作、作息、時間以及能力狀況做調整。
Q:可以和我們分享你做了這些訓練之後,成績進步狀況,以及下一次的目標?
A:過去我的平均時速是28K/時,現在是34K/時。當然這次競賽我改騎三鐵車降低風阻也許有幫助,但我完全感受到這五個月的訓練對我騎車能力的提升。我下一次的目標是再一次參加2015年的Challenge Taiwan接力,我負責游泳和騎車項目,因為主要會花時間在游泳訓練上,所以騎車無法像這次花這麼多時間,但我可以很肯定地說,如果照這個計畫訓練下去,科學的計算,我的時速可以到達36k/時。
Q:如果有朋友訂了標鐵的目標,你認為他也適用於這種訓練內容嗎?你以過來人的身分會給他們什麼建議呢?
A:還是建議去請教自己的教練,讓他依據你的狀況為你做調整。但是,如果是自行車新手,必須先享受騎車的樂趣,享受很重要,建立興趣才能長久。另外心跳錶一定要買,心跳數是重要的基礎,騎車是科學的,必須要有數據資料做紀錄,而且心跳需要被監控,比較安全。最後我想說,The effectiveness of training depends on your “Desire and Discipline”
在台灣的自行車休閒騎乘環境,專業的訓練觀念還不普遍,而我們有幸聽到Jan很實際的經驗分享。對於鐵人三項運動而言,距離越長自行車項目越是決戰項目,尤其在226賽事,誰能在180公里的騎車過程維持速度保持體力,幾乎就決定最後的勝負。或者在鐵人運動越來越熱的未來,選手們也會開始建立相關的專業知識和訓練計畫,以追求再次突破;我們一起期待!
Jan挑戰2014年Challenge Taiwan目標訓練簡表
(僅供參考,請依個人狀況與教練討論)
|
第一階段(第1~2個月) |
第二階段(第3~5個月) |
訓練目標 |
耐力100% |
耐力50% 強度50% |
訓練內容 |
低強度長距離 |
強度訓練 |
訓練方法 |
1.輕齒高轉速→心肺能力 2.重齒低轉速→肌肉耐力 |
1.提高中距離強度和速度 2.短時間的間歇 3.維持長距離耐力訓練 |
訓練時間 (以每週計) |
兩次健身房 三次騎車 40k/次/耐力訓練 50k/次/耐力訓練 110k/次/耐力訓練 |
兩次健身房 三次騎車 40k/次/提高強度 50k/次/短距離間歇 110k/次/耐力訓練 |
心跳數 |
大概140/秒 |
低:140次/秒 中:160次/秒 高:175以上/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