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

淺談公路車 - 爬坡型車架幾何

眾多車架當中如何看出爬坡型車架


發布時間:Jun 04,2014 12:00 作者: Randy

在公路車的世界當中,經常聽到車友們在談的話題,這台車是屬於競速型、計時車型、全功能車型、爬坡車型;然而在我們看見的許多車型中,您是不是也可以分辨得出來這些車型呢?

 

一般來看,當我們在看車架屬於哪種車型時,第一個就是看立管角度,車友可以直接使用最基本的量角器直接測量,或者市面上有很多手機應用程式有量角工具的軟體使用。

 


立管與水平線的角度  可以分辨出車架大致屬於什麼類型

 

當立管與水平角度小於72度時,可以分類為爬坡型。

 


TCR ADV就是常見的爬坡型車架 ©Flickr CC

 

 

當立管與水平角度大於74度時,可以分類為平路型,像我們常在計時賽、場地賽、三鐵賽中看見的呢?通常越是競速的賽場,使用的車輛立管角度會越垂直,同時也會牽涉到後下叉與五通的距離以及雙輪軸距的問題。

 

而介於72度到74度之間,算是綜合型,適合平路以及爬坡綜合的場地使用。

 


DEFY算是屬於舒適、綜合型 ©GIANT

 

回到爬坡車型,當我們知道車輛屬於爬坡型之後呢?還是不夠的,原因在於「爬坡」的狀態;在連續的爬坡,或者說目標的路線有大部分都是爬升,你必須要隨時對抗重力的影響,當你不踩踏就會迅速減速、甚至往後滑,這時候會需要的部分就是更靈敏的回饋。

 

具體來說,就是當你踩踏時,力量傳輸到驅動輪時的反應時間要短,此時你會需要的是車子的加速性能與輕巧。

 

車架設計中,當後下叉距離越短、雙輪軸距越短,就會得到更好的加速性能、操控性能(迴轉半徑),其次就是車輛材料的選擇,越是輕量當然是越好,但同時不能失去太多的車架剛性,也之所以會發展出所謂的壓縮車架,以及高階車架材料與製作技術的應用。

 


軸距越短 反應越靈敏

 

 

說到這邊,您不妨也去看看賽事中選手們使用的車輛類型,爬坡賽中、計時賽中、平路賽中選手們使用的車輛會有怎麼樣特別的選擇;您也可以看看周遭的朋友使用的車輛屬於哪一種類型,撇開訓練不談,說不定就可以發現為什麼別人在爬坡時總是比較輕鬆、持續。

 

簡單談到外觀上車輛的不同,但是如果我們要去挑適合自己的自行車的話,還是要反問自己,經常騎乘什麼樣子類型的路線呢?單就車架幾何來看,還是無法提出完整解決方式的,因為整體車架的設計上,每個部位的長度、角度、剛性都影響著騎乘時的感受。

Hashta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