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常見挑選車架的方式是在fitting之後,判斷車架水平上管長度以及立管高度,但是往往換一台新車架挑選跟上一台完全相同的上管長度以及立管高度,為什麼騎乘姿勢還是有很大的差異?
最大的變因在於立管角度與頭管高度影響了水平上管的長度,造成騎乘姿勢的改變。立管角度越向前,就會影響坐墊的重心必須往前,直接性影響騎乘舒適性。也因為立管的變化會影響車架其他角度,車架幾何還有兩個更重要的數據是在選擇車架時需要參考的依據:「前伸量(REACH)」和「疊高量(STACK)」,在台灣,這個全新的測量方式還不像國外一樣廣泛,但它是能夠更精確的協助你找到適合的車架,避免騎乘傷害。
什麼是「前伸量(REACH)」和「疊高量(STACK)」?
REACH的數值是測量五通中心到頭管上緣中心的水平距離 ; STACK計算方式則是五通中心到頭管上緣中心的垂直距離,這兩個數據能夠明確的描述一台車架的真實大小,不會因為立管角度差異而改變,也因此能更準確地挑選適合自己的車架尺寸。
尤其是REACH對一位騎乘者有最大的影響,將會決定他的騎乘姿勢。一般來說,同款的車架尺寸越大前伸量與疊高量也越大,同樣的前伸量搭配越小的疊高量騎乘姿勢就越趴;相同的疊高量搭配越小的前伸量騎乘姿勢就越挺。
車架幾何表中的各種數據可分為「FITTING用」與「了解車架特性用」,基本車架幾何的數據中富含奧秘
捕捉幾何數據的奧秘
SEAT TUBE LENGTH(ST):立管長度(ST計算方式:五通中心至立管頂端中心距離)
立管長度是用來區分車架大小最簡單的參考值,同款車越大的車架會有越長的立管長度。
HORIZONTAL TOP TUBE LENGTH(TT):水平上管長(TT計算方式:頭管上緣中心至立管中心水平距離)
水平上管長是另一個可用來區分車架大小的數值,可是會因為立管角度而影響上管長度(尤其是大尺寸差異性會更加放大),所以此數據只能粗略地知道車架大小,但是比立管長度能更清楚的呈現一台車架的大小。
以上兩個數值(ST & TT)對車架大小的描述仍沒有前伸量(REACH)與疊高量(STACK)來得準確
HEAD TUBE LENGTH (HT):頭管長度(HT計算方式:前叉上緣至頭管上緣距離)
頭管長度對疊高量(STACK)的影響最直接,舒適型的車架通常會有較長的頭管,越偏競技的車款通常會有越短的頭管,讓選手可用更趴的姿勢降低風阻。
CHAINSTAY LENGTH(RC):後下叉長(RC計算方式:五通中心至後輪軸心距離)
後下叉長對加速與轉向的反應有直接的關連,越短的後下叉長對加速的反應越直接,對整車後段轉向也越靈活(目前SHIMANO建議最短值405mm,因為靠慮到鍊條傳動的功效);越長的後下叉對加速反應較慢,同時對路面跳動的反應較不直接,一般舒適取向的車會搭配長的後下叉
WHEEL BASE(WB):兩輪軸距(WB計算方式:前後輪軸距離)
兩輪軸距越短對加速跟轉向都越靈敏,對重量的移轉也越敏捷增加操控性。較長的軸距可提升騎乘的舒適性與較穩定的騎乘感。
HEAD TUBE ANGLE:頭管角度(HEAD TUBE ANGLE計算方式:前叉轉向軸心與地面的夾角)
頭管角度對車架前段轉向與路感有直接的影響,角度越大轉向跟路感都越直接,頭管角度對疊高量(STACK)也有些微的影響,角度增加的同時疊高量也會些微的增加。
SEAT TUBE ANGLE:立管角度(SEAT TUBE ANGLE計算方式:座管中心至五通中心線延長,至地面的夾角)
立管角度越小重心越偏後 ; 反之越前,一般來說前後輪重量較理想的比例差不多是4:6,再依實際情況前後調整重心,立管角度過小後輪重量過多在爬坡時容易翹頭,立管角度過大前輪重量過多在下坡時車子會變得不穩定,但重心還可以搭配不同坐管偏位以及坐墊位置來調整。
BB DROP:五通下沉量(BB DROP計算方式:兩輪軸水平線與五通中心的垂直距離)
五通下沉量越多穩定感越好,下沉量較越靈活但也會造成車身不穩定。因為大尺寸車架會搭配較長的曲柄,為避免轉彎時踏板接觸到路面五通下沉量一般會略高於小尺寸的車架。
STAND OVER HEIGHT:跨高(STAND OVER HEIGHT計算方式:地面至上管中心距離)
跨高對騎乘者影響較大一般是小尺寸車架,因為個子嬌小的騎乘者腿長也較短,因此要考慮腳落地時跨下是否會碰觸到上管而造成上下車的不便。
前伸量(REACH)和疊高量(STACK)的線性表
目前在台灣挑選適合自己車架的依據都是利用上管長度,但是在國外已經有較新的觀念,核對這張線性表,找出不會因為其他變因而影響車架大小的最佳尺寸。
騎車是一件健康快樂的事情,選購一台適合自己身體密碼的車架是進入單車教室的第一堂課,不要因為騎錯尺寸而造成日後騎乘傷害。身為亞洲人的我們,身型屬於上半身較短,所以前伸量(REACH)數值相對是小很多,而任何角度的微小差異都會影響到騎乘感受,根據前伸量(REACH)和疊高量(STACK)兩個數值才能夠準確貼合每位騎乘者的身型。
選定適合自己的車架尺寸,增加踩踏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