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空萬里,2014武嶺盃賽程正式落幕
首發進站,黃文忠和彭源堂這對雙人組合,在本屆武嶺盃包辦冠、亞軍殊榮。賽後,他們也和我們分享本站心得。黃文忠認為,今天的比賽一切都照計劃進行。前段觀察集團的配速並不快,在超越兔群的腳步後,開始嘗試照著自己的配速出擊。「照著自己的配速走」是黃文忠本站的大原則。
新科登山王振臂進入終點,以2小時49分32秒的成績,登上2014武嶺盃的冠軍寶座
(若以地理中心碑起算,黃文忠的成績還要扣掉8分鐘)
國際賽的洗禮
在外征戰經驗豐富的兩人,認為本站前半的節奏沒有那麼緊湊,在不到55公里的賽段之內,國內選手多半選擇穩紮穩打,爬坡見長的黃文忠有企圖心,賽前他就將這場比賽,定為個人年度的重要目標;而擅長平路的彭源堂,靠著每週不偏廢的練習強勢登頂。他說:「其實我並不是爬坡型的選手,但是,爬山也不想輸!」
同樣出身新竹縣隊,不僅是學長學弟,在職業車隊裡,他們也是彼此的老隊友
繳出優異表現,兩人最想感謝的對象是背後勞苦功高的教練鄭勇華
爬武嶺不一定要練武嶺
賽前的強力訓練選在新竹名山「宇老」進行,每回3趟的操演,控制在1小時左右就要完成。雖然山勢沒有武嶺來得巍峨險峻,不過在鄭勇華教練調配的課表操演之下,雖然爬升不超過3000公尺,強度也相去不遠。有許多選手和他們一樣,無法遠赴武嶺取經,但只要循地利之便,也能找到適合的路段投入練習。
同樣訓練充分的范老師,是冠軍鎖定的重點選手
登山王的輕食主義
訓練之餘,黃文忠一直以來對吃就很講究,不碰油炸類的食物是爬坡選手的堅持,高熱量、高油脂的食品也是絕口不嚐,平日飲食以蔬果與麵包為主。輕等同於快,這是爬坡不變的原則,除了裝備的升級之外,飲食控管也是職業選手對自己的責任。
身為爬坡選手,對飲食的要求自然比一般人更加嚴苛
武嶺賽後,彭源堂瞄準全國錦標賽,要在公路賽場上一展身手
同場加映:爬坡公路車第一把交椅 - MR1
MR1是Dare醞釀已久的爬坡型公路車,設計工程團隊針對這款車架一次做出5種不同排疊的結構設計來做測試。要求的結構不是目前各大品牌追求的超輕量化,而是在輕量化的同時,必須擁有以下特點:
MR1 ©Dare
1.重量剛性比要達到最好(MR1 Size 56cm-890g、Size 54cm-870g、Size 51cm/850g)車架剛性一定都要求在105Nm/°以上,才能夠提供騎乘者最大的踩踏輸出效率,將車架變形量減到最低。
2.頭管/五通/後三角剛性配置達到前後平衡,並且同時擁有高座艙舒適度。
Dare把這樣的標準定為PROGRAM(PRO Geometry Ready for Aggressive Mountain)。
最大踩踏輸出率,剛性配置前後平衡,是Dare對PROGRAM下的註解 ©Dare
PROGRAM車架幾何的設定在中小尺寸能夠符合90%東方人的幾何需求,中大尺寸能夠符合80%的德意志人與80%的東方人需求。對於擁有405mm超短的後下叉,他們深信這台車能讓騎乘者同時擁有敏捷操控及穩定的騎乘感。
今年騎上DARE新駒,兩人不約而同地提出爬坡時的輕巧感受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