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協力:李筱瑜選手、蘇玟姜老師
LP美國專業運動防護品牌。
除了常見的壓縮衣之外,肌效能貼布(簡稱肌貼)也是運動員常見的好幫手。今天蘇玟姜老師與知名鐵人李筱瑜為我們示範,該如何用「肌貼」來對抗常見的運動傷害?
為什麼要使用肌貼?
使用肌貼時,能提起皮膚、產生皺摺,減緩運動傷害之現象,舒緩肌肉緊繃及增加關節活動度,增進運動表現及預防傷害的發生。不過,蘇玟姜老師也特別提醒,在操作的時候除了要有正確的姿勢,也要瞭解肌肉的起始點才能見效。
一、髂脛束症候群
從股骨沿著大腿股外側連結到膝蓋下方,類似韌帶的結構,是車友發炎及疼痛的常見來源,也就是所謂的髂脛束。髂脛束摩擦症候群(Iliotibial Band Syndrome,簡稱ITBS)就是來自於這條韌帶與脛骨下端凸起處反覆摩擦而造成,多為過度使用所致。
利用肌貼放鬆髂脛束時,建議在「站立、伸展」的動作下進行
二、髕腱炎
因為運動過度、踩踏姿勢不正確、過高、過低的坐墊設定,或是髕骨肌腱突然受到拉扯及撞擊的情況,都有可能造成髕腱發炎。使用肌貼達到髕腱的支撐,除了應用在單車運動上,出門登山也能發揮極大的效果。
藉由肌貼在髕腱的貼紮,可達到支撐的功效
三、下背部疼痛
如果單車騎乘姿勢不對或是太過疲累,就可能引起下背痛的症頭。使用肌貼時,操作者應稍微前傾;蘇玟姜老師解釋,這個貼法是借助肌貼回彈的力量,幫助肌肉的伸展、放鬆。肌貼的皺摺增加皮下的空間,加速代謝,有助於促進身體的循環。
利用肌貼提起皮膚、產生皺摺,舒緩緊繃的肌肉
四、跟腱炎、足底筋膜炎
跟腱炎與足底筋膜炎的症狀,同樣也是好發於自行車與路跑運動的族群,症狀牽涉到肌腱、韌帶的連動問題;在簡易的小腿伸展下,蘇玟姜和李筱瑜兩位老師為我們示範肌貼放鬆小腿的動作。
貼紮小腿時,同樣需於伸展的動作下進行
肌貼為純棉材質,防水透氣的特性,厚度近似於人體的第2層皮膚。不流汗的情況下,約2~3天更換一次即可,在大量流汗過後,則建議立即更換。過長時間的使用,肌貼也會因彈性疲乏而降低成效。
「當身體夠強壯之後,其實真的不需要靠這些輔助器材。」筱瑜分享。無論是肌貼或壓力腿套,使用時可以針對當日訓練的情形調整,但在賽場上筱瑜不會讓自己“全副武裝”上陣,惟有充足的暖身與緩和,肌貼才能真正發揮應有的輔助功能。
想使用肌貼的車友,可以求助醫院的骨復健科,或到復健科診所尋求代貼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