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ONORA O'Nell在一次的主題演講中她提到關於信任的迷思;演說中她提出了3點關於信任的看法,綜合出:「信任只是一個反應,而可信度是需要判斷的」、「當你在做選擇時,放在第一位的不是信任,而是可信度」。
很多我們習以為常對於廠商的信任,是否都已經是直覺反應了,毫不外加思索的跳過了可信度的評估過程。信任之於我們使用的自行車產品,各位讀者都保持著正確的態度嗎?
雖然目前世界各國在檢驗標準上都有了共識,訂定出了非常精確且細微的檢測方式,但這早已行之有年的作法是否已經掩蓋過那些不照檢驗標準執行的廠商了呢。反正送去檢驗後拿到一張檢測證明就可以讓全數產品過關,到底有沒有真正落實檢驗的意義,我們無從得知。
而回過頭說,讀者們對於這樣的選擇時是直接做出了信任的反應,抑或是評估產品可信程度,筆者認為以現在的環境來看,多半是前者居多了。
SGS機械雜貨實驗
讓我們來看看SGS機械雜貨實驗室到底可以為這些產品做些什麼檢測。他們可以針對各種的消費性產品,提供物理性、化學性、結構性、機械性、安全性、生物相容性、環境模擬的相關測試、技術諮詢等。
除了依照歐洲、美國、日本、紐澳與台灣等地區不同的法規與標準測試,還可以依照客戶的需求擬定不同的測試計畫、Testing Protocol、Specifications或設計各種In-House Methods,以及執行特殊的測試實驗,更可以提供各種形式的認證服務,讓廠商產品能夠通行全世界。
前述中以自行車部分來講,提供了非常完整的驗證服務,而2014年起開始陸續引用新的ISO 4210與ISO 8098,取代現行的EN 147XX系列標準。ISO 4210標準中除了增列關於Young Adult Bike所謂的青年車種外,在車種的分類與CEN架構並沒有不同,但是檢驗內容卻改變了不少,也是因應車種分類越來越多元的影響,檢驗標準也越來越細緻。
新版ISO標準與CEN標準比較簡表
©SGS
©SGS
有非常多的部份在經過新版的ISO標準檢視下做了很大的變動:
1.疲勞測試
2.衝擊測試
3.塑料材質控溫
4.Toxicity無毒性測試
5.Folding bicycle 折疊車
6.Protrusion突出物
7.Brakes剎車系統
8.Steering System操縱系統
9.Frames 車架
10.Front fork 前叉
11.Wheels, rims, tyres, and tubes 輪組, 輪圈, 外胎與內胎
12.Front mudguard土除/擋泥板
13.Pedals and pedal/crank drive system 踏板與曲柄驅動系統
14.Saddle and seat posts 座墊與座管
15.Chain-wheel and belt-drive protective device鏈蓋
16.Spoke protector 輪輻保護蓋
17.Road test/ Structural Integrity 整車結構性試驗
18.Luggage carrier 行李架
19.Lighting system and reflectors 照明與反光
20.Warning device 警示裝置
21.Manufacturer’s instructions 使用說明書
22.Marking 標示
關於ISO 4210與CEN成車標準比較詳細說明各位讀者可以直接洽詢「SGS台灣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述22點說明可以得知當廠商的產品需要送檢並取的ISO 4210認證時必須通過的檢驗,經過這幾道檢驗程序可以確保產品上市時的穩定性,更可以透過這些基本標準向上增加檢驗時的嚴苛程度。
或許各位讀者們會問「取得UCI認證」與「通過ISO 4210認證」有什麼不一樣?
UCI認證是由UCI組織所定下的車輛標準,取得此認證的產品才能夠使用在UCI所舉辦的賽事中,這跟產品品質是沒有太多關聯的;ISO 4210就是純粹品質上的標準認證,甚至有些廠商會自己提高檢驗標準,最低標準的檢驗無法滿足廠商對於品質的要求。
相對的通過檢驗標準之後產品還是存在著風險,對於「信任」,品牌商所提供的售後服務與保固就自然的納入了「可信度」參考的依據。單車時代日後再為各位讀者延伸UCI相關議題。
重建「信任」
文章開頭提到的Onora O'Neill所提出的信任觀點,其中她認為「信任,是無法重建的」、「你不能重新建立別人給予你的信任,必須給他們能夠信任你的理由、你必須要值得信任」。廠商所提供的產品必須要有足夠的證據來證明其產品是可信任的。
不要去尋求低成本的旁門左道方式來混淆信任,而是要付諸實際作為來證明品牌產品是可信任的,在整個生產過程、抽樣檢測過程、售後服務等細節提高「可信度」,廠商的自我要求才是信任的根本。
我們期待在台灣自行車產業裡能夠有更多良性的正向競爭,透過各種方式來檢驗產品的品質與穩定,因為自行車產品大部分攸關乎使用者的安全狀態,我們並不樂見自行車產業變成大眾3C產業的狀況品質參差不齊,更期待台灣優質品牌能夠更為國人所愛,甚至於推展至國外。創造環境,使用者是最重要的一環。
【信任】不是理所當然的(下)完。